[其他]燃油燃烧装置的油芯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6970 | 申请日: | 1986-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208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伊三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限会社喜立产业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燃烧 装置 | ||
本发明的管状油芯无须通过缝合即可形成管状。首先编织一条芯布条带,该带至少有一不可燃纺织材料的燃烧部分和一吸油纤维材料的吸油部分,两部分纵向平行延伸联接在一起,等间距横向切割该条带形成定长片料,对接两条被切边以形成芯布管,用至少一个特别的联接件将轴向接缝联接,联接件的主体长度小于接缝的全长,其上有许多基本与其垂直且各有一尖顶的爪,联接件沿着芯布管轴向接缝跨其上,尖爪刺入管芯并折弯刺穿的爪尖,使其牢牢咬住芯布从而构成一整体管状油芯。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燃烧装置,例如油炉的管状油芯,这种油芯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制造,无须通过缝合来保持其管状。本发明特别与一种非缝合管状油芯有关,该管状油芯由一段芯布制成,这种芯布至少具有一个由不可燃纺织材料制成的燃烧部分和一个由吸油纤维材料制成的吸油部分,将这段芯布的两边对接在一起使该油芯布卷成管状,并用一种特制的联接件沿轴向接缝线将接缝牢固地联接起来。
燃油燃烧装置,如油炉等的各种结构的油芯已经公知,这种油芯为管状,安装在筒状油芯夹持器上,通过拨动一小齿轮轴使其上升或下降,使燃烧部分伸出或缩回,从而控制了燃烧或熄火。
已知油芯具有一个燃烧部分和一个吸油部分,或具有一个燃烧部分、一个吸油部分和一个扩宽部分,例如日本公开特许17038/1976,44325/1976,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57535/1977。因此,在制造这种油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缝合工作,即机缝。
另外,公开特许12213/1984也揭示一种管状油芯,该油芯有一燃烧部分和吸油部分,卷成管状后在接缝处用长度比接缝短的加固件进行连接。
在一种油芯制造法中,先在针织机上织出一条具有燃烧部分和吸油部分的长条油芯布,然后用切刀将此长条切成预定长度,将两切边相接卷成管状,并沿着接缝以锯齿形将叠在一起的两边缝合起来。
在另一种油芯制造法中,先分别在织机上编织一用作燃烧部分的管状布和一用作吸油部分的管状布,然后将编织而成的两管状布同轴排列,以使两管的周边相接,并沿接缝将此相邻周边缝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状油芯。
如上所述,要制造一个管状油芯,上述两种方法都不可避免要缝合,不是沿轴向缝合就是沿周向缝合,特别是直径小的管状油芯,缝合时需要特别细心,又由于质柔布软而走样,使缝合工作更加困难。这种油芯的另一个缺点是,由于简单的锯齿形缝合,油芯的连接部分存在稀疏区,联接部分的抗拉强度和抗扭强度不高。经过多次上下运动后,由于方向复杂的外部分使得联接部分出现可能的变形,这样油芯常常不能按要求动作。此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缝合工作需要大量熟练工人。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非缝合的管状燃油燃烧装置的油芯,该油芯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足以保持稳定的管状。在其制造过程中省去了烦人的缝合工序,从而提高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燃油燃烧装置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管状非缝合油芯。该管状油芯为一段油芯布,将其两对边相接卷成管状,并用一种成本低于大量生产的特制联接件沿着两边牢固地联接此轴向接缝。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如下方法制造的燃油燃烧装置的非缝合管状油芯来实现。编织一条芯布条,该芯部至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不可燃纺织材料的燃烧部分,另一部分为吸油纤维材料的吸油部分,这两部分纵向并行伸长并联接在一起,将此芯布条横向等间距切割,形成预定长度的片料,将该片料切边相接卷成管状,用至少一个附加其上的特制联接件联接轴向接缝。该联接件有一个长度小于该管状油芯接缝全长的主体和许多基本垂直主体伸出的爪,各爪均有尖头。将联接件跨在轴向缝上,使其钩爪刺入该管状芯布,并折弯穿出的爪尖头,从而牢固地勾住芯布,形成了完整的管状油芯。
本发明的油芯制作简单。其中将芯布联成管状油芯整体的方法为:将切成定长的芯布切边相接,卷成管状;将联接件跨在接缝上,使其上具有的许多尖爪刺在芯布,并折弯穿出的爪尖,使其牢固地勾住芯布。这样就可免去在缝合机上进行烦人而又困难重重的缝合工序。
联接件用较薄的材料制造,这样能更好地满足芯布要求。从而有效地使联接件与芯布的紧密联结。联接件的无伸缩性和高机械强度抑制了油芯的伸长和收缩,也提高了邻接部分的抗位移能力和抗扭曲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限会社喜立产业,未经有限会社喜立产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6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热氯丁二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配给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