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7930.2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4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梁承宇;田洪梅;王彦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9/02 | 分类号: | B01D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 结晶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装置,涉及一种在氯化镍生产过程中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氯化镍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镍结晶料液从结晶釜通过放料阀放至离心机进行料液分离。现有的氯化镍结晶釜放料装置,是在氯化镍结晶釜放料管下面联接一个底阀,底阀采用搪瓷放料阀,该阀上部料管与结晶釜放料管联接。由于流入结晶釜的料液处于静止状态,在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镍结晶颗粒沉积放料管中,堵塞了放料口。放料时需要用蒸汽进行加温熔化,并把放料阀的阀杆不断上下运动才能使过度结晶松动,将料液放出;使料液放出困难,底阀的使用周期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料液放出、使用周期长、劳动强度低的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装置,包括管状的、上端带有法兰的底阀阀体;搪瓷放料阀杆,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组成还包括:
附加阀座——该附加阀座为一外壁与氯化镍结晶釜内壁紧密配合的、下端带有与底阀阀体法兰相配合的法兰的通管型阀座;其附加阀座通管口上端位于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口处;
底阀阀体密封圈—该密封圈为一环形密封圈,位于附加阀座和底阀阀体端面之间;
附加阀座密封圈—该密封圈为一环形密封圈,位于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管法兰下端面与附加阀座法兰上端之间;
固定螺栓—该螺栓贯穿底阀阀体法兰、附加阀座法兰和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管法兰,并将它们螺栓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搪瓷放料阀杆的阀头位于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口上边位置。
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搪瓷放料阀的基础上,附加一个阀座,将结晶釜与原搪瓷放料阀之间的放料管接进行填充,并将阀杆加长,使阀门密封面上移,使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晶粒不会形成过度结晶沉积堵塞。采用本实用新型,氯化镍结晶料液很容易放出,使用周期延长,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装置,包括管状的、上端带有法兰的底阀阀体5;搪瓷放料阀杆1,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组成还包括:附加阀座2——该附加阀座为一外壁与氯化镍结晶釜6内壁紧密配合的、下端带有与底阀阀体法兰相配合的法兰的通管型阀座;其附加阀座通管口上端位于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口7处;底阀阀体密封圈3-该密封圈为一环形密封圈,位于附加阀座和底阀阀体端面之间;附加阀座密封圈8-该密封圈为一环形密封圈,位于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管法兰下端面与附加阀座法兰上端之间;9固定螺栓—该螺栓贯穿底阀阀体法兰、附加阀座法兰和氯化镍结晶釜的放料管法兰,并将它们螺栓固定在一起。
实际操作:当结晶釜盛料时,阀杆向下运动,阀杆圆锥形密封面下移至附加阀座上端面处形成密封;当放料时,阀杆向上运动,阀杆圆锥形密封面上移与附加阀座上端面分离,结晶釜内料液自釜内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7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核反应堆压力壳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