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和具备该摄像系统的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9823.X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8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贤一;米山一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3/15 | 分类号: | H04N3/15;G02B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系统 及其 制造 方法 具备 装置 | ||
1.一种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透镜;
摄像元件,具有二维状排列多个受光像素而构成的受光面,拍摄通 过上述摄像透镜投影到上述受光面上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而输出表示该被 摄体的第1图像数据;及
信号处理单元,利用与上述第1图像数据表示的点像的状态对应的 复原系数执行复原处理,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实施生成与在上述摄像透 镜的分辨率高时从上述摄像元件输出的第1图像数据同等的第2图像数 据的上述复原处理;
上述摄像透镜从物侧依次具有:包括至少1片透镜且具有正的光焦 度的第1透镜组,包括至少1片透镜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 以及包括至少1片透镜且位于最靠近像侧的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 透镜组;
上述摄像透镜和摄像元件构成为:对于从X、Y、Z方向的任意位置 通过上述摄像透镜投影到上述受光面上的点像,也使得该点像的有效区 域的最大直径成为涉及上述受光像素的3像素以上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透镜构成 为:对于从离开该摄像透镜的焦距的10倍以上的X、Y、Z方向的任意位 置通过上述摄像透镜投影到上述受光面上的被摄体的光学像,也使得与 该光学像有关的MTF特性的值成为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处理单元 将由受光面上的纵向3像素以上及横向3像素以上构成的涉及合计9像 素以上的像素区域作为最小单位进行上述复原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处理单元 将包含投影到上述受光面上的点像的有效区域的全部的最小像素区域作 为最小单位并执行上述复原处理。
5.一种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透镜;
摄像元件,具有二维状排列多个受光像素而构成的受光面,拍摄通 过上述摄像透镜投影到上述受光面上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而输出表示该被 摄体的第1图像数据;
系数存储单元,在通过上述摄像透镜投影到上述受光面上的点像的 有效区域的最大直径是涉及3像素以上的大小时,对与由从上述摄像元 件输出的第1图像数据表示的上述点像的状态对应的复原系数进行存 储;及
信号处理单元,利用上述复原系数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实施生成与 在上述摄像透镜的分辨率高时从上述摄像元件输出的第1图像数据同等 的第2图像数据的复原处理;
上述信号处理单元将由上述受光面上的纵向3像素以上及横向3像 素以上构成的涉及合计9像素以上的像素区域作为最小单位进行上述复 原处理;
上述摄像透镜从物侧依次具有:包括至少1片透镜且具有正的光焦 度的第1透镜组,包括至少1片透镜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 以及包括至少1片透镜且位于最靠近像侧的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 透镜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系数存储单元 按每个摄像系统存储对该摄像系统单独求出的复原系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系数存储单元 存储从分为多个种类的点像的各状态对应的各复原系数的候补中按照上 述第1图像数据表示的点像的状态所选择出的复原系数。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系数存储单元 存储有:从与分为多个种类的该点像的各状态对应的多种复原系数的候 补中按照上述第1图像数据表示的该点像的状态所选择出的复原系数进 一步根据点像的状态进行了校正的已校正的复原系数。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 具有取得上述复原系数并存储在上述系数存储单元的复原系数取得单 元。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处理单元进行上述复原处理,使得在上述第2图像数据表示的 图像中的上述点像的有效区域的大小小于在上述第1图像数据表示的图 像中的点像的有效区域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能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98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