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管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5268.1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6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赖耀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B22F3/1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文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散热管的制造技术有关,特别是指在散热管内形成局部长度铜粉段的一种散热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管,主要系在一铜材质的管体内烧结一层铜粉以及些许纯水,利用水的液相及汽相的转换以及铜粉的间隙形成毛细通道来导引液相的水,进而达到导热的效果。
另外,有业者提出一种复合式散热管的架构,其系在铜材质的管体内设置与轴向平行的复数沟槽,再局部设置预定长度的铜粉段,藉此达到散热管内部具有沟槽及铜粉的双重毛细结构的复合型态。
而上述复合式散热管的传统制造方式,如图8所示,主要是在具有复数沟槽72的一管体71内由上而下置入一芯棒73,且该芯棒73的直径小于该管体71,而可在置入该管体71内时与该管体71内壁面相隔预定距离,并且该管体71的底部是封闭的;再如图9所示,接着再倒入预定量的铜粉79并且震动该管体71,使该铜粉79掉至该芯棒73与该管体71之间且位于最底段而堆积一预定高度;最后再进行烧结使铜粉79烧结后,取出该芯棒73,如图10所示。最后对该管体71内注入作动液(图中未示)后将该管体71的顶端封口,即完成复合式散热管的制造。
然而,上述的制造方式有其缺点存在,其理由在于,在投入铜粉79的过程中,由于投入的铜粉79是定量的,因此虽然铜粉79会掉落至最底段,但是在掉落的过程中,很容易塞在管体71与芯棒73之间所形成的路径上,此意味者必须加长震动的时间才能有效的使所有的铜粉都掉到最底部。此外,在铜粉落下的过程中,由于是由上而下经过整段的管体71,因此铜粉79会在掉落的过程中沾附在该管体71的内壁面,或内壁面的沟槽72内。而在烧结后,铜粉79即固定于该等沟槽72内,反而阻碍了沟槽72内液态作动液的回流,进而使得制成后的散热管的效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管的制造方法,其可在制造的过程中,使得铜粉烧结在所设定的位置,几乎不会吸附在散热管内的其它部位。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散热管的制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a)准备一管体,该管体沿其轴向于其内壁面设有数个沟槽;b)将一塞棒塞入该管体,其中该塞棒的上段较细而定义为一细段,该塞棒的下段较粗而定义为一粗段,且该粗段的周面系至少有局部接触该管体的内壁面,又该细段的周面与该管体的内壁面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一容置空间;c)由该管体上方投入铜粉,使铜粉落入该容置空间内;d)进行烧结并封口:将该管体进行烧结,使该管体内部的铜粉烧结固着于该管体的内壁面,再将该管体的一端封口,加入作动液至该管体内后进行除气,再将该管体的另一端封口;其中,在烧结时可先抽出该塞棒再进行烧结,或将该塞棒连同该管体一起烧结后再抽出该塞棒。藉此,可使铜粉烧结在所设定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会在不欲烧结铜粉的位置也残留有铜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操作动作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操作动作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操作动作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散热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操作动作图。
图5是本发明散热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四操作动作图。
图6是本发明散热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五操作动作图。
图7是本发明散热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动作图。
图8是现有的散热管制造方法的第一操作动作图。
图9是现有的散热管制造方法的第二操作动作图。
图10是现有的散热管制造方法的第三操作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管的制造方法,主要具有下列步骤:
a)准备一管体11,该管体11沿其轴向于其内壁面设有复数沟槽12。
b)如图1所示,将一塞棒14塞入该管体11,在本实施例中该塞棒14系由下方塞入该管体11,其中该塞棒14的上段较细而定义为一细段141,该塞棒14的下段较粗而定义为一粗段142,且该粗段142的周面系至少有局部接触该管体11的内壁面,又该细段141的周面与该管体11的内壁面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一容置空间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52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散热结构的节能LED路灯
- 下一篇:大功率LED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