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缆线用多通道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5068.9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43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嘉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嘉圣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线 通道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导管,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缆线用多通道导管。
背景技术
这些年来,网络的影响力已渐渐扩大到人们生活的各种层面。因此,各国的政府莫不投入大笔经费在网络相关的硬件建设上。目前,网络上的信息传输主要仍是使用有线的方式,例如使用光纤缆线或电缆线。也因此,适当地设计并安置光纤缆线或电缆线,以对缆线所传输的信息或电力的完整性进行保存,具有不可抹灭的重要性。
由于光线缆线或电缆线本身的质地脆弱,所以需要保护其免受应力的来源(例如:温度、压力、污染物)的伤害。因应于此,在这项产业中,有部分的技术人员通过设计出多信道导管来包覆光纤缆线或电缆线,以保护光纤缆线或电缆线免受到伤害。
中国台湾省专利号508888公开了以下多信道导管的技术特征的.一种电缆用多通道导管总成,包括:
(a)复数塑料制内导管,大致上平行地相互邻接,并分别朝同方向延伸,且相互密地接触,又上述塑料制内导管分别具有一至少足以容纳一条电缆的截面积;以及
(b)一塑料制外导管,包围上述内导管,且具有可涵盖上述内导管全长的长度,用以藉由使上述内导管保持相互邻接的关系;
(c)上述外导管整段地具有一波折状的管面,其上具有连续的复数脊部与复数凹陷部;
(d)如此,上述总成具有可弯曲性,方便于盘绕在一可运输的绕线轮上,并且埋在沟渠中的上述总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可承受泥土的侵蚀。
在中国台湾省专利号508888中,由于外导管整段地具有波折状的管面,因此对于泥土有较大的承受度。然而,由于内导管是相互密地接触,因此外导管受压时,内导管较易产生变形,且在缠绕多通道导管时,也会对内导管产生压迫。这样一来,多通道导管的寿命便可能因此减少。
因此,如何设计一多通道导管而使内导管较不易产生变形,且不易使外导管对内导管产生压迫,是值得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去思量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缆线用多通道导管,此缆线用多通道导管能使内导管较不易产生变形,且不易使外导管对内导管产生压迫。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缆线用多通道导管,其包括多个塑料制内导管与一塑料制外导管。其中,塑料制内导管彼此间相平行并分别朝同方向延伸,且每个塑料制内导管及其它的塑料制内导管保持一定之间距,这些塑料制内导管分别具有一至少足以容纳一条缆线的截面积。此外,塑料制外导管包围塑料制内导管,此塑料制外导管具有足以涵盖这些塑料制内导管全长的长度,且塑料制外导管与塑料制内导管相互密地接触。其中,塑料制外导管具有一波折状的管面,其上具有连续的多个脊部与多个凹陷部。
在上述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中,塑料制内导管的个数为2个。
在上述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中,塑料制内导管的个数为3个。
在上述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中,塑料制内导管的个数为4个。
在上述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中,塑料制内导管的个数为5个。
在上述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中,塑料制外导管的外形呈圆形。
在上述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中,塑料制外导管的外形呈三角形。
在上述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中,塑料制外导管的外形呈四边形。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中,每个塑料制内导管及其它的塑料制内导管均保持一定之间距,因此当塑料制外导管受压时,塑料制内导管较不易产生变形。此外,由于塑料制外导管具有波折状的管面,故塑料制外导管具有相当的易曲性。也因此,多通道导管可很轻易的盘绕在绕线盘上。而且,在盘绕多通道导管时,由于塑料制内导管彼此之间均保持一定之间距,故塑料制内导管也较不易遭受到压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缆线用多通道导管的前视图;
图2为沿着图1的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3为盘绕在绕线盘上的多通道导管;
图4为塑料制内导管的个数为2个的多通道导管;
图5为塑料制内导管的个数为3个的多通道导管;
图6为塑料制内导管的个数为5个的多通道导管;
图7为外形为三角形的塑料制外导管;
图8为外形为四边形的塑料制外导管。
附图标记说明:1-缆线用多通道导管;11-塑料制内导管;12-塑料制外导管;121-脊部;122-凹陷部;2-绕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嘉圣,未经黄嘉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5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的动力传动系
- 下一篇:正交调制器及其校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