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纸用的靴形压榨带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2023.5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矢崎高雄;铃木伸治;山崎新太郎;石野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市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21F3/02 | 分类号: | D21F3/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 压榨 | ||
1.一种造纸用的靴形压榨带,其是增强纤维基材(6)与聚氨酯层形 成一体、且所述增强纤维基材(6)埋设于所述聚氨酯层中的造纸用的靴形 压榨带(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层中含有通过使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与固化剂(B) 混合而成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聚氨酯,
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是通过使含有55~100摩尔%的对苯二异 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化合物(a)与聚四甲撑二醇(b)反应而得到的、 且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
所述固化剂(B)选自1,4-丁二醇、氢醌双-β羟乙基醚、3,5-二乙基 甲苯二胺以及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
2.一种造纸用的靴形压榨带,其是增强纤维基材(6)与聚氨酯层形 成一体、且所述增强纤维基材(6)埋设于所述聚氨酯层中的靴形压榨带 (10),其特征在于,
该带(10)的外周层(2a、21)和内周层(2b、22)由聚氨酯形成,
形成所述外周层(2a、21)的所述聚氨酯通过使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 (A)和固化剂(B)混合而成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 物(A)通过使对苯二异氰酸酯与聚四甲撑二醇(b)反应而得到,且在末 端具有异氰酸酯基,所述固化剂(B)选自1,4-丁二醇、氢醌双-β羟乙基 醚、3,5-二乙基甲苯二胺以及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
形成所述内周层(2b、22)的所述聚氨酯通过使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 (A)和固化剂(B)混合而成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 物(A)通过使选自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4, 4’-亚甲基双(苯基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化合物(a)与聚四甲撑二醇 (b)反应而得到,且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所述固化剂(B)选自3, 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氢醌双-β羟乙基醚、3,5-二乙基甲苯二胺以及1, 4-丁二醇,
所述增强纤维基材(6)埋设于所述内周层(2b、22)中。
3.一种造纸用的靴形压榨带,其是增强纤维基材(6)与聚氨酯层形 成一体、所述增强纤维基材(6)埋设于构成所述聚氨酯层的中间层(2c) 中、且在该中间层(2c)的两侧层叠有聚氨酯外周层(2a、21)和聚氨酯 内周层(2b、22)的靴形压榨带(10),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聚氨酯外周层(2a、21)和所述聚氨酯内周层(2b、22)的 聚氨酯通过使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和固化剂(B)混合而成的组合物 固化而得到,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通过使对苯二异氰酸酯与聚四甲 撑二醇(b)反应而得到,且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所述固化剂(B)选 自1,4-丁二醇、氢醌双-β羟乙基醚、3,5-二乙基甲苯二胺以及3,5-二甲 硫基甲苯二胺,
形成所述中间层(2c)的聚氨酯通过使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和固 化剂(B)混合而成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通 过使选自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4,4’-亚甲基 双(苯基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化合物(a)与聚四甲撑二醇(b)反应 而得到,且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所述固化剂(B)选自1,4-丁二醇、 氢醌双-β羟乙基醚、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以及3,5-二乙基甲苯二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市川株式会社,未经市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20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