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纸用的靴形压榨带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2023.5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矢崎高雄;铃木伸治;山崎新太郎;石野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市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21F3/02 | 分类号: | D21F3/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 压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用靴形压榨装置中使用的造纸用靴形压榨带(靴形压榨用带),特别是涉及封闭型的靴形压榨中使用的靴形压榨带。
更详细而言,该带具有由特定的组成和硬度的聚氨酯形成的树脂层,是抗裂性、耐弯曲疲劳性、耐磨损性等机械特性优异的造纸用靴形压榨带。
背景技术
图4是造纸用的靴形压榨带的截面图,图5是造纸用的靴形压榨装置的截面图。
如图5所示,在造纸用的靴形压榨中,采用在压榨辊1和靴形物5之间介入环形的靴形压榨带10的靴形压榨机构。该机构中,在由压榨辊1和靴形物5形成的压榨部,使引纸毛毯3和湿纸4通过而进行脱水。
如图4所示,靴形压榨带10在封入(埋设)到聚氨酯层中的增强纤维基材6的两个面上设有聚氨酯外周层21和聚氨酯内周层22。
在压榨辊侧的聚氨酯外周层21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槽24。在上述压榨时从湿纸4挤出的水被保持在凹槽24中。凹槽24中保持的水通过带自身的旋转而被移送到压榨部外。
因此,设置在压榨辊侧的聚氨酯外周层21上的凸部25需要改善机械特性。作为该机械特性,针对压榨辊1产生的垂直方向的按压力、靴形压榨区域的靴形压榨带的摩擦或弯曲疲劳,具有抗裂性、耐弯曲疲劳性、耐磨损性等。
基于上述理由,形成靴形压榨带10的聚氨酯外周层21的树脂材料广泛采用抗裂性优异的聚氨酯。
例如在靴形压榨带中,增强纤维基材与聚氨酯层形成一体,聚氨酯层由外周层和内周层构成。增强纤维基材埋设于聚氨酯层中。
在日本特开2002-146694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120571号公报中记载 了由聚氨酯形成的靴形压榨带。
构成该带的外周层的聚氨酯是“JIS A硬度”为89~94度的聚氨酯。该聚氨酯中混合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ハイプレンL:商品名)和含有二甲硫基甲苯二胺的固化剂。该固化剂的活泼氢基(H)与上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的值为1<H/NCO<1.15的比例。
使如此混合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上述固化剂而得到的组合物固化,得到上述聚氨酯。氨基甲酸酯预聚物通过使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四甲撑二醇(PTMG)反应而得到,且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
另一方面,在构成内周层的聚氨酯中,将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和混合固化剂混合。此时,按固化剂的活泼氢基(H)与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为0.85≤H/NCO<1来混合。
氨基甲酸酯预聚物通过使4,4’-亚甲基双(苯基异氰酸酯)(MDI)和聚四甲撑二醇(PTMG)反应而得到,且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混合固化剂含有65份二甲硫基甲苯二胺和35份聚四甲撑二醇(PTMG)。
使如此混合上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上述固化剂而得到的组合物固化,得到聚氨酯。用这些聚氨酯形成靴形压榨带。
另外,日本特开2005-307421号公报中记载的造纸用的靴形压榨带中,增强纤维基材和聚氨酯层形成一体。该带的聚氨酯层由外周层和内周层构成。上述增强纤维基材埋设于聚氨酯层中。
该带中,形成外周层和内周层的聚氨酯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ハイプレンL)和含有二甲硫基甲苯二胺的固化剂按上述固化剂的活泼氢基(H)与上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的值为0.97的比例来混合。
氨基甲酸酯预聚物通过使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四甲撑二醇(PTMG)反应而得到,且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
使如此混合上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上述固化剂而得到的组合物固化,即可得到“JIS A硬度”为94~95度的聚氨酯。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6-144139号公报中记载的靴形压榨带中,增强 纤维基材与聚氨酯层形成一体。而且,上述增强纤维基材埋设于上述聚氨酯层中。
该靴形压榨带中,上述聚氨酯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固化剂按0.9≤H/NCO≤1.10的比例来混合。
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含有非反应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液状物。氨基甲酸酯预聚物通过使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四甲撑二醇(PTMG)反应而得到,且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
固化剂选自二甲硫基甲苯二胺(ETHACURE300)和4,4’-亚甲基双(2-氯苯胺){MOC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市川株式会社,未经市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2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