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0791.1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8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占地面积 立体 停车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的方法及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
技术背景
现在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停车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的大问题。现在关于停车的技术非常多,如中国专利局于2003.09.10公开的专利申请号02276703.7发明名称《大型、自动立体停车场》中公开了一种技术,该实用新型虽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停车数量大,且投资少,汽车停放方便快捷,所占有的地上面积比现有的小,但与其它立体停车场相比并无特别的优势。又如中国专利局于1994.03.30公开的专利申请93117010.9发明名称《可移动式停车板、机器立体停车场》中公开的一种技术,该发明虽然具有可节省时间,简化手续,保证停车安全的优点,但与其它同类技术相比在占地面积上并没有特别之处。由于现在城市交通拥挤,因此,现在急需一种从根本上减少占地面积小的停车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停车效率高、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的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是在地面只有一个可以容纳一个车长为直径的传送圆盘,在地上或地下的停车楼层是以传送圆盘的直径为内径,以传送圆盘直径加上一个车长之和为外径的圆环停车带;所述圆环停车带可以是整体式一个圆环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圆环的一部分;所述传送圆盘可以通过上升或下降将其中所托运的汽车送到上层或下层的圆环里;所述传送圆盘可以旋转并通过旋转将汽车送入圆环停车带中的不同位置。将车停放在传送圆盘上,当传送圆盘上升或下降时,就可以使停在上面的车随之上升或下降,从而将车送入到不同的停车楼层里或从不同楼层里将车移到地面。由于传送圆盘可以旋转,从而将车送入到圆环停车带的不同部位。由于在地面只有一个车长为直径的圆的占地面积,而上面或下面停车楼层所占的面积则是三倍的直径所占的面积,相当于地面所占面积的九倍,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省占地面积。当然,由于城市的地面情况复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如在居民小区或商场前面都需要大量的停车位,通过本发明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停车所占有的面积。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中,所述传送圆盘可以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使其上所托运的车同步旋转。在所述传送圆盘上安装了装载汽车的托盘,所述托盘可以连同其上装载的汽车一起被从传送圆盘上移动到圆环停车带上。托盘的形状与车相似,是长形结构,由于托盘的宽度只是略比车宽,因此,这样可以使圆环停车带停放更多的汽车。同样,采用托盘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当传送圆盘到达停车的楼层时通过旋转使托盘与圆环停车带的位置对准就可直接将托盘推入到里面,取车时直接将停车的托盘从圆环停车带里拉出即可。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中,所述圆环被地分割,每部分都可以独立地放置一部汽车。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均匀地分割成相等部分,如在公司里面如果车的大小相当,可以直接分割成均匀部分,如分割成六等分,每层可以停放六部车。如果车的大小特别是宽度不一致可以根据车的大小进行分割。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传送圆盘、传送圆盘下的旋转机构、传送圆盘上的汽车托盘、汽车托盘的移动机构、地面上或地面下的圆环停车带、传送圆盘的升降机构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占地面积:本发明在地面所占的面积只有停车面积的九分之一;
2.车辆的停放方便:本发明停车或取车只有传送圆盘上升或下降到相关楼层然后旋转和将托盘推入或拉出三个动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停车方法及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