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轨新型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5625.5 | 申请日: | 200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苏援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援农 |
主分类号: | E01B11/24 | 分类号: | E01B11/2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轨 新型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轨连接构件,尤其涉及一种铁轨连接器。
背景技术:众所周知,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在铁轨的连接处必须留有一定的逢隙。目前,铁轨连接基本都是采用夹板连接方式,虽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由于两段铁轨之间的接头处采用的是直逢对接的形式,因此当列车经过该接头处时,高速行驶的车轮会与接头处的逢隙产生频繁而强烈的撞击,从而发出较大的振动和噪音;不但会加剧车轮和铁轨的磨损,而且还会影响列车的提速以及乘坐的舒适性。长期以来,人们提出了多种关于铁轨连接器的减振技术,但这些技术方案大多比较复杂,难于推广应用;为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减振效果好的铁轨连接装置。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减振效果好的铁轨新型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侧面相互搭接的两段接头,该两段接头上设有可互补的呈L型缺口的搭接面;其中一段接头为搭接面上设有燕尾槽的母接头,另一段接头为搭接面上设有燕尾滑块的公接头,该公接头通过燕尾滑块镶嵌入燕尾槽中与母接头连接;在两段接头的搭接处设有U字形的通孔,螺栓穿过该通孔并由螺母锁紧。
在母接头上对应于搭接面的背面设有与之连为一体的加强板,在公接头上对应于搭接面的背面设有与之连为一体的加固板。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振动小、噪音低,车轮和铁轨磨损小等优点,具体分析如下:
1)由于将传统的直逢对接方式改为了侧面搭接的连接方式,从而使原来两段铁轨连接处的直线型伸缩逢变成了中间有连续工作面过渡的Z字型伸缩逢,因此当列车经过该接逢时车轮不会与伸缩逢产生撞击,因而降低了振动和噪音,减轻了车轮和铁轨的磨损;
2)由于采用了燕尾槽连接定位,因此不仅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连接的牢固可靠性,而且施工更加方便;
3)采用侧面搭接以及燕尾槽连接定位的方式还有利于增大两段铁轨之间的接逢距离,从而可大大增加单根铁轨的长度,侧底克服了传统铁轨连接器因接逢间隙不能太大而导致单根铁轨的制造长度受到限制的缺陷;
4)由于采用了燕尾槽连接定位方式,因此连接螺栓只起到了定位销的作用,不仅大大减少了螺栓的用量,而且无须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母接头1 加强板2 伸缩逢3 搭接面4 公接头5 加固板6 通孔7 螺栓8 螺母9 燕尾槽10 燕尾滑块11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3中,母接头1上设有一个呈倒L型缺口的搭接面4、在该搭接面4上设有燕尾槽10,公接头5上设有一个呈L型缺口的搭接面4、在公接头5的搭接面4上设有与燕尾槽10相适配的燕尾滑块11;母接头1的搭接面4与公接头5的搭接面4可互补搭接,公接头5通过燕尾滑块11镶嵌入燕尾槽10中与母接头1连接;在公接头5与母接头1之间留有两条错位的伸缩逢3。为了避免因振动和热膨胀而导致燕尾滑块11从燕尾槽10中脱出,在公接头5与母接头1的搭接处对应设有U字形的通孔7,螺栓8穿过该通孔并由螺母9和开口销锁紧。为了增加强度,在母接头1的搭接面4的背面设有与之连为一体的加强板2,在公接头5的搭接面4的背面设有与之连为一体的加固板6。
使用时,只需将公接头5、母接头1分别与两段普通的铁轨对焊连接,然后按上述方法将公接头5、母接头1进行搭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援农,未经苏援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5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