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排气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6032.1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9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M·施密特;R·菲利普斯;M·布莱基;V·斯坦姆佩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柔性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排气 歧管 壳体 连接 结构 | ||
1.一种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包括:
歧管;
管构件,其位于所述歧管和所述壳体之间;
第一接头,其将所述管构件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以及
第二接头,其将所述歧管连接到所述管构件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壳体中的插入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插入构件的外表面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三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管构件连接到所述插入构件的外表面的第三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为焊接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是绕所述管构件的圆周形成的焊接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是排气歧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是双涡形歧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上部和下部。
10.一种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包括:
歧管;
第一接头,其将所述歧管连接到管构件;
第二接头,其将所述管构件连接到壳体;以及
插入构件,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壳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构件定位在所述歧管和所述插入构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构件位于所述歧管和所述壳体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是一体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壳体连接到所述插入构件的外表面的第三接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管构件连接到所述插入构件的外表面的第三接头。
16.一种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包括:
歧管;
插入构件,其具有槽口,其中,所述插入构件的内部部分位于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插入构件的外部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第一接头,其将所述歧管连接到所述壳体;以及
第二接头,其将所述插入构件的所述外部部分连接到所述壳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是一体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为焊接接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是排气歧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歧管到壳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柔性金属有限公司,未经柔性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60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