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吡唑环甲酸香叶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33911.6 | 申请日: | 201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玲;孙玉凤;凌云;杨绍祥;康铁牛;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1/14 | 分类号: | C07D231/14;A01N43/56;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唑 甲酸 香叶酯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结构新颖的含吡唑环甲酸香叶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在防治农业害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利用信息素进行相互之间的通讯是绝大多数昆虫所采用的方式,最近30年来,人们在昆虫信息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灵敏度高、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成功实例,昆虫信息素已成为“无公害杀虫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它将在害虫综合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蚜虫报警信息素属于蚜虫自身分泌的产物,1972年由Bowers等从棉蚜(Aphisgosspyii)等六种蚜虫中提取鉴定得到。在三个蚜虫亚科(Aphidiae、Chaitorinae、Callaphidae)的19个属的蚜虫中的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份均为(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简称EBF,如图-1)。当蚜虫受到威胁时,从腹管分泌出这种挥发性物质,可导致蚜虫产生防御、疏散、进攻的行为。蚜虫报警信息素具有多重生物活性,1987年J.Pickett等人发现,蚜虫报警信息素对某些昆虫具有类似于保幼激素III的功能,影响昆虫变态发育。随后Van Oosten A.M.等进一步发现,蚜虫报警信息素在100ng/蚜虫剂量时,对蚜虫有明显毒杀作用,同时对白粉虱也有毒杀作用。2005年Kunert G.等人首次定量地研究了蚜虫报警信息素对蚜虫后代中有翅蚜与无翅蚜的比例的调控功能。
图-1EBF
然而蚜虫报警信息素在田间条件下不稳定,易氧化分解,限制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人们从降低不饱和度及在分子中引入杂原子等方面入手,对蚜虫报警信息素分子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得到了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类似物。已有的[反]-β-法尼烯类似物公开于下列文献中:如1977年Bowers等(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of analogs of the aphid alarm pheromone,(E)-β-farnesene J.Insect.Physiol.1977,23:697-701),1986年Briggs等(Some fluorine-containing pheromoneanalogues Pestic.Sci.1986,17:441-448),1987年李正名等(昆虫信息素研究(拟蚜虫警戒素的研究)化学学报1987,45(11):1124-1128),1988年张钟宁等(几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蚜虫报警信息素类似物昆虫学报1988,31(4):435-438)、Dawson等(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 on aphid alarm pheromone derivatives andtheir fields ude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Pestic.Sci.,1988,22;17-30),1995年黄锦霞等(蚜虫警戒素类似物的合成,应用化学1995,12(3):82-84),这些文献虽然涉及了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类似物的制备,但主要局限于对EBF双键的改造,并没有引入杂环;2004年本发明人等([反]-β-法尼烯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9):1657~1661;中国发明专利CN1544421)的文献及2005年本发明人(中国发明专利CN1631883)的文献中分别引入了五元含氮杂环咪唑烷和六元噁二嗪环,但仍需要结构简单,易合成的对蚜虫有明显毒杀作用的化合物,以降低药物的合成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开发活性更高、具有良好环境相容性、结构新颖的蚜虫控制剂,本发明通过充分利用蚜虫报警信息素对其行为的调控功能,借助活性亚结构连接的思路,用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吡唑环替代EBF结构中易氧化的共轭双键,对蚜虫报警信息素进行结构优化,发明了一类含吡唑环甲酸香叶酯类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类结构新颖的含吡唑环甲酸香叶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在防治农业害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含吡唑环甲酸香叶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式为式I:
(式I)
其中,式I中,R1为:甲基,正丙基,异丙基,苯基
R2为:叔丁基,苯基,4-硝基苯基
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3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