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伺服电机轴与转子的联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5876.8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3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杰;吴明月;荣伟彬;孙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机轴 转子 联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精密机械制造领域内,一种与传统的伺服电机轴与电机转子联接方式相比较,具有更高的联接精度、联接刚度和联接可靠性、可有效降低成本的伺服电机轴与转子的联接方法。
背景技术
购买和使用无壳式伺服电机,一般电机轴(由使用方自制)与电机转子的联接方式是由伺服电机的制造商提供的。最常用的联接方式为:采用H7/h6级的间隙配合,并在间隙内注满由电机制造商提供的胶粘剂。这种联接结构的缺点主要有3个:1是由于采用间隙配合,电机轴的质心与电机转子的质心必然不重合,在电机旋转时产生附加力矩,造成高速运转时颤抖、电机发热及控制精度下降;2、由于胶粘剂的主要成份是树脂,不可避免的存在老化问题;3、为了将质心不重合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装配时应使用精度较高的夹具加以保证,这种高精度的夹具制造成本是比较高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伺服电机轴与伺服电机转子的联接,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具有更高的联接精度、联接刚度和联接可靠性、可有效降低成本的联接结构。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精度、高刚度、高可靠性的伺服电机轴与转子的联接结构,包括伺服电机轴、伺服电机转子和专用胶粘剂。
1、伺服电机转子、专用胶粘剂由伺服电机制造商提供,伺服电机转子的配合孔的制造公差为φD(H7)。
2、伺服电机轴上与伺服电机转子的配合部位,按下述工艺加工:
半精加工后,直径尺寸φD留0.2~0.3精磨削余量;
辊直花(或铣三角槽)t=2~3(配合部位前后2mm不辊花),槽深不小于1mm。
精磨至尺寸精度要求φD(n6),且磨削后辊花深度不小于0.6mm。
3、将伺服电机转子放在沸水中煮5~10min(视电机转子部件的薄厚程度而定),使电机转子充分受热,均匀膨胀(至100℃时,φ30~φ50孔视壁厚不同可膨胀0.05~0.2)。
4、将电机轴配合表面清洗干净,表面均匀地涂一薄层胶粘剂,特别注意在辊花部位,胶粘剂应充满辊花槽内空间。
5、将伺服电机转子从沸水中捞出,待表面水滴蒸发干净后,迅速套在电机轴的相应部位,并以台虎钳压入到位。
6、胶粘剂的固化程序。
本发明一种结构合理,具有更高的联接精度、联接刚度和联接可靠性、可有效降低成本的伺服电机轴与伺服电机转子联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的联接结构中,伺服电机轴与伺服电机转子的配合公差为过渡配合,即φD(H7/n6),以常用的配合轴径φ30~φ50为例,极限尺寸间隙量为0.016,极限尺寸过盈量为0.025。按正态分布曲线σ=0.8时,正常配合的间隙量或过盈是应该在0.01以内;在尺寸控制正常时,联接同轴度误差度不超过0.01。与原配合精度φD(H7/h6)的最大配合间隙0.041,最小配合间隙0相比,具有更高的联接精度。
2、由于本发明的联接结构中,所传递的扭矩中有很大部分是通过机械过盈量来传递的,即使胶粘剂产生老化,仍能通过机械过盈力传递力矩。以下是两种联接方式的模拟老化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差距。
两组联接方式对比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看出,本发明联接方式的联接刚度、工作可靠性更高。
3、由于本发明的联接结构在装配过程中依靠自身的轴与孔定位,不需要高精度的装配夹具,因此可有效的降低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联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具体数字表示:1-伺服电机轴;2-伺服电机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一种结构合理,具有更高的联接精度、联接刚度和联接可靠性、可有效降低成本的联接结构包括伺服电机轴1和伺服电机转子2。其中,伺服电机转子2、专用胶粘剂由伺服电机制造商提供,伺服电机转子配合孔公差约φD(H7)。伺服电机轴1的特点是与伺服电机转子2的配合部位,开有直辊花槽或铣三角槽,并有严格的配合精度要求。该部位加工工艺为:半精加工后,直径尺寸φD留0.2~0.3磨削余量;辊直花t=2~3(配合部位前后2mm不辊花),辊花深度不小于1mm;精磨至尺寸精度要求φD(n6),且磨削后辊花深度不小于0.6mm。伺服电机轴1与伺服电机转子2装配时,先将伺服电机转子2放入沸水中煮5~10min,使电机转子2充分受热,均匀膨胀;同时将电机轴1配合表面清洗干净,表面均匀地涂一薄层胶粘剂,特别注意在辊花部位,胶粘剂应充满辊花槽内空间。然后将伺服电机转子2从沸水中捞出,待表面水滴蒸发干净后,迅速套在电机轴1的相应部位,并以台虎钳压入到位。冷却后,按伺服电机制造商规定的方法进行胶粘剂的固化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8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