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井井下跨式封隔逐层压裂酸化工具管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0798.9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陆灯云;张道鹏;叶登胜;石孝志;潘勇;李国庆;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7 | 分类号: | E21B43/27;E21B33/122;E21B17/02;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井下 跨式封隔逐 层压 酸化 工具 管柱 结构 | ||
技术领域:
一种油气井井下跨式封隔逐层压裂酸化工具管柱结构,用于油气井井下压裂酸化施工,涉及油气井压裂酸化增产改造的井下工具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大多数油气藏在纵向上存在多个产层,且较多为薄互层,有的甚至达5层以上,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和油气田最终采收率,在油气井钻井施工完成以后,实施压裂酸化是实现油气井增产的重要改造措施;现阶段的增产改造措施主要采用了常规油管不动管柱进行一次性改造和采用机械封隔器分层改造,由于一次施工改造的层数有限,最多也只3~4层,且完井管柱和后期修井较复杂,因此现有技术的施工工艺往往存在增产改造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一次下井多次移动封隔不同层位的施工方法,设计了一种能实现对多产层油气井进行逐层压裂酸化施工的油气井井下跨式封隔逐层压裂酸化工具管柱结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封隔装置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封隔装置由上封隔器6和下封隔器10组成,连接装置由安全丢手器2、循环阀3、定位器4、扶正式水力锚5、上调整短接7、喷砂喷酸器8、下调整短接9、扶正器11组成,从上到下按以下顺序连接:安全丢手器2、循环阀3、定位器4、扶正式水力锚5、上封隔器6、上调整短接7、喷砂喷酸器8、下调整短接9、下封隔器10、扶正器11;
所述上封隔器6连接在定位器4与上调整短接7之间,下封隔器10连接在下调整短接9与扶正器11之间;
在所述扶正器11的下端连接有单流阀12;
所述封隔装置和连接装置从上至下是以螺纹相连接的;
所述封隔装置和连接装置是由连续油管1连接的;
设置的安全丢手器2是由剪销和卡爪控制的,施工完成后,如果管柱被沉砂卡住,可以从安全丢手器2处分离,起出上部连续油管1;循环阀3在砂堵反冲砂不通时,可通过反打压或投球憋压打开进行反冲砂解堵;设置的定位器4能通过套管接箍准确检测到射孔层段位置的深度;扶正式水力锚5和扶正器11可让上封隔器6和下封隔器10处于居中并固定状态;喷砂喷酸器8具有耐冲砂磨损性能,并能产生节流压差,达到启动上封隔器6和下封隔器10的目的;单流阀12使液体只能从油套管柱最下端流入油管,并有利于每一层施工结束后下封隔器10的解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设置的安全丢手器在管柱被沉砂卡住时,可以实施丢手分离,起出上部连续油管,设置的循环阀可通过反打压或投球憋压进行打开实施反冲砂解堵;定位器能够准确检测到射孔层段深度,设置的扶正式水力锚和扶正器可使上下封隔器居中,保证管柱不偏,砂喷酸器具有耐冲砂磨损的功能,还能产生节流压差,帮助实现启动上下封隔器的目的,设置的单流阀能保证液体只从油套管柱最下端流入油管,还可以在每一层施工结束后实施对下封隔器的解封,经过现场的实验,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采用本发明可为低渗、低效薄互层油气藏开发提供经济高效的增产改造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井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结构及连接关系:本发明包括封隔装置和连接装置,封隔装置由上封隔器6和下封隔器10组成,连接装置由安全丢手器2、循环阀3、定位器4、扶正式水力锚5、上调整短接7、喷砂喷酸器8、下调整短接9、扶正器11组成,上封隔器6连接在扶正式水力锚5与上调整短接7之间,下封隔器10连接在下调整短接9与扶正器11之间,本发明从上到下按以下顺序连接:安全丢手器2、循环阀3、定位器4、扶正式水力锚5、上封隔器6、上调整短接7、喷砂喷酸器8、下调整短接9、下封隔器10、扶正器11,为了防止井下液体进入管柱内,在贯串的尾端连接有单流阀12;封隔装置和连接装置从上至下是以螺纹相连接的;为了下井施工的便利,封隔格装置和连接装置是连接在连续油管1下端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0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混砂浆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