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凡纳滨对虾fx151微卫星DNA标记鉴定fx151遗传变异图谱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58776.5 申请日: 2010-08-20
公开(公告)号: CN101967519A 公开(公告)日: 2011-02-09
发明(设计)人: 吕玲;李朝政;翁少萍;何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陈卫
地址: 510275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凡纳滨 对虾 fx151 卫星 dna 标记 鉴定 遗传 变异 图谱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DNA标记技术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海洋经济动物对虾属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fx151微卫星DNA标记的鉴定遗传变异图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在对虾渔业及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988年7月,凡纳滨对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1999年深圳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三高海洋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引进美SPF凡纳滨对虾种虾和繁育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SPF凡纳滨对虾苗。至此,凡纳滨对虾在我国被广泛养殖。

近年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在我国不论是海水,还是低盐度海水及淡水中养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凡纳滨对虾已是我国养殖对虾的绝对优势品种。2007年,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101万吨,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80 % , 同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37 %。但病害和养殖使得凡纳滨对虾资源迅速衰减,尤其自90年代虾病爆发以来,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受到重挫,虾病的流行使抗病品系选育成为必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做出之前,国内外有类似的研究报告,国内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徐鹏等(2001)发表的《中国对虾微卫星DNA的筛选》,张留所(2006)等发表的《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筛选、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国外Franklin Pérez等(2005)在凡纳滨对虾中找到了112对微卫星,目前,利用微卫星标记在凡纳滨对虾多态性图谱的构建、特异性遗传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尚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简便快速的鉴定凡纳滨对虾fx151遗传标记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图谱,丰富现有的凡纳滨对虾微卫星标记,寻找更多的多态性好、稳定性高的微卫星标记,提供了一种凡纳滨对虾fx151微卫星DNA标记鉴定fx151遗传变异图谱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凡纳滨对虾fx151微卫星DNA标记鉴定fx151遗传变异图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取凡纳滨对虾基因组并稀释备用,再利用凡纳滨对虾fx151微卫星DNA核心序列,在其序列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使用该引物对凡纳滨对虾不同群体或者群体内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利用产物出现的条带银染显色后进行分析,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从而获得凡纳滨对虾在fx151遗传标记基因座位的的多态性遗传变异图谱(如图1所示)。

提取凡纳滨对虾基因组DNA,将其稀释成50ng/ul,每个反应加入1ul,反应总体积为20ul。

fx151微卫星DNA序列的特异性引物核苷酸序列分别为:正链 5’- TGCCAATAAACAAGTTGAGCC -3’,负链 5’- GTTACTCATTACTTGCCTTCC -3’,退火温度为50℃。

其PCR反应加样参数为:正反向引物各为0.2 uM, 0.2 mM dNTP, 1*PCR Buffer, 2.0 mM Mg2+, 0.6 U Taq酶,50 ng DNA模板,用双蒸水补足到20ul。使用该引物的时设置PCR程序参数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 30s,50℃退火1 min,72℃延伸 1 min,重复这个循环35次;之后延伸5 min,4 ℃保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8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