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机送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9851.X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朝刚;吕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4/02 | 分类号: | E21B4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300 四川省广汉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机,尤其涉及一种钻机的送钻系统。
背景技术
交流变频电机自动给送钻系统为现有钻机的主要送钻方式之一。但交流变频电机自动送钻系统的使用范围较为局限,其主要用于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上。如果想要在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以外类型钻机应用,则必须增加一套独立的交流变频控制系统,同时改变绞车的结构,这样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另外,交流变频电机自动送钻装置由于采用电机来实现绞车自动送钻功能,增加了防爆区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风险的钻机送钻系统。
钻机送钻系统包括水龙头,所述钻机送钻系统还包括活塞油缸、第一换向阀、比例减压阀、进油端和回油端,所述进油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P口和所述比例减压阀的P口连接,所述回油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T口和所述比例减压阀的T口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A口与所述活塞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所述比例减压阀的A口与所述活塞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活塞油缸包括油缸和活塞,所述油缸相对于所述活塞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水龙头移动;当所述比例减压阀通电时,所述P口与A口连通,且根据通入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流量。
采用上述钻机送钻系统后,无需增加独立的控制系统,无需要改变绞车的机构,进而降低成本。另外,钻机送钻系统采用液压来驱动实现绞车自动送钻功能,进而提高了钻机送钻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钻机送钻系统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钻机送钻系统100包括液压驱动系统10、水龙头20、滑轮组30、电控系统40和钻杆50。
液压驱动系统10包括活塞油缸11、第一电磁换向阀12、第二电磁换向阀13、比例减压阀14、溢流阀15和平衡阀16。
活塞油缸11包括缸体112、活塞111以及活塞杆115。活塞杆115的一端固定于活塞111上,另一端固定于井架(如钻台)上。活塞111设置于缸体112内,并能够在缸体111内移动。缸体112由活塞111分割为有杆腔113和无杆腔114。
第一电磁换向阀12的P口同时与进油端P、比例减压阀14的P口和溢流阀15的进油口连接,T口与进油端T、比例减压阀14的T口和溢流阀15的出油口连接,A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13的P口连接。当电磁铁DT1未通电时,第一电磁换向阀12的A口与T口连通,当电磁铁DT1通电时,第一电磁换向阀12的A口与P口连通。
第二电磁换向阀13用于切断或者导通第一电磁换向阀12和所述比例减压阀14与所述活塞油缸11之间的油路。第二电磁换向阀13的A口与活塞油缸11的有杆腔113连接,B口通过平衡阀16与活塞油缸11的无杆腔114连接,T口与比例减压阀14的A口连接。当电磁铁DT3未通电时,第二电磁换向阀13的P口与T口连通,当电磁铁DT3通电时,第二电磁换向阀13的P口与A口连通,T口与B口连通。
比例减压阀14的T口还与溢流阀15的出油口和进油端T口连通。比例电磁阀14会根据DT2通入电流的大小来控制开度,亦即,控制通过的流量大小。
滑轮组30包括第一滑轮31、第二滑轮32、支撑件33、第一钢丝绳34和第二钢丝绳35。
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并列设置于活塞111的运动方向上,并间隔固定在支撑件33上,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能够相对于支撑件33转动。支撑件33上远离第一滑轮31的一端固定于缸体112上远离活塞杆115的一端,当缸体112相对于活塞杆115移动时,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能够随着缸体112移动。第一钢丝绳34绕设于第一滑轮31上,且其一端固定与井架(图未示)上,另一端固定于水龙头20上。第二钢丝绳35绕设于第二滑轮32上,且其一端固定于井架(图未示)上,另一端固定于水龙头20上。
水龙头20设置于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之间。当缸体112向上移动时,第一钢丝绳34拉动水龙头20向上移动;当缸体112向下移动时,第二钢丝绳35拉动水龙头20向下移动。钻杆50固定于水龙头20上,并随着水龙头20上下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水龙头20通过滑轮组30固定于缸体112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水龙头20亦可直接固定于缸体1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8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GIS系统体系及其应用
- 下一篇: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