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热水器阳极棒消耗并报警指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3113.2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邹国营;洪银灿;张慧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3/22 | 分类号: | C23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31549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热水器 阳极 消耗 报警 指示 方法 | ||
1.一种检测热水器阳极棒消耗并报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热水器内胆的阳极棒附近设置水质传感器来检测阳极棒周围的水质信号,在所述水质传感器的附近设置温度补偿传感器来检测所述水质传感器周围的温度补偿信号;
b、对检测到的水质信号和温度补偿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c、转换后的信号输入至单片机(IC),由单片机(IC)中的温度补偿模块对信号进行温度补偿运算,以校正不同水温下水的电阻值;
d、所述单片机(IC)根据温度补偿信号值对水质信号值进行补偿运算,并根据补偿运算后的信号值来启动对应时长的计时周期;
e、所述计时周期计时完成后由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报警指示器启动工作,提醒用户热水器的阳极棒消耗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补偿运算后的信号值与计时周期一一对应,不同大小的信号值对应不同时长的计时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按周期读取水质信号和温度补偿信号,在步骤d中,单片机对每期的信号值进行累积叠加,并将累积叠加的信号输出至所述报警指示器,由所述报警指示器以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形式显示累积叠加量,以此来显示热水器的阳极棒累积消耗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IC)在每个周期中,多次读取水质信号和温度补偿信号,在步骤d中,单片机根据每个周期中的多次信号值计算出平均值,并对每个周期的平均值进行累积叠加,所述单片机将累积叠加的信号输出至所述报警指示器,由所述报警指示器以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形式显示累积叠加量,以此来显示热水器的阳极棒累积消耗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中设有基准值,当所述累积叠加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基准值时,所述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报警指示器,使所述报警指示器的柱状图或饼状图由红色显示,和/或发出声光报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累积叠加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基准值时,所述单片机(IC)清零,进行下一轮的累积叠加运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所述单片机(IC)对补偿运算后的值与预设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比较后的值大于a,则计时模块启动第一计时周期,所述第一计时周期的计时时间为J;或比较后的值大于等于b而小于等于a,则计时模块启动第二计时周期,所述第二计时周期的计时时间为K;或比较后的值小于b,则计时模块启动第三计时周期,所述第三计时周期的计时时间为L,所述J>K>L,所述第一计时周期、或第二计时周期、或第三计时周期计时完成后由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报警指示器启动工作,提醒用户热水器的阳极棒消耗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比较后信号的电压值在单片机(IC)供电电压的20%以下,则计时模块启动第一计时周期,所述第一计时周期的计时时间为J;或比较后信号的电压值在单片机(IC)供电电压的20%至40%之间,则计时模块启动第二计时周期,所述第二计时周期的计时时间为K;或比较后信号的电压值在单片机(IC)供电电压的40%以上,则计时模块启动第三计时周期,所述第三计时周期的计时时间为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当所述计时电路计时完成后、或当所述报警指示器启动后,所述单片机(IC)清零,重复步骤a至步骤d进行新一轮的判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a到步骤e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热水器断电、开关重启造成数据丢失,单片机(IC)中设置存储器,对步骤a至步骤e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11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