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用接线盒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9754.3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0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峰;焦道海;靳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佳讯光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1L31/042;H01R13/6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电池板 接线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板,二极管芯片与接线盒组合成一体的太阳能电池板用整流二极管接线盒模块。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并给予输出,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需经过整流二极管整流后经逆变器输送到用电单元。随着太阳能发电的广泛应用,不同单位需要的太阳能发电功率大不相同,家庭用的太阳能电池其发电功率仅几kW,而小型电站的发电功率至少为几百MW,因此进行整流的二极管也不尽相同,需要使用多个大功率整流二极管进行组合,适应不同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板应用。传统太阳能电池板用的整流二极管是在接线盒中进行组合,即多个整流二极管在接线盒内串联或并联,这种结构的缺点一是连接的接头多,特别是接线盒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的框架上,处于露天使用环境,日晒雨淋,不良的使用环境易使整流二极管在接线盒中的接头处锈蚀、脱开;二是不同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板需要配备不同规格的接线盒,随着太阳能电池板品种的增多,接线盒的品种也需增多,接线盒形状复杂,制造困难,接线也不方便;三是多个整流二极管和接线盒组合而成的整流元器件,集成度低,可靠性也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二极管组合无接头,制造简单,接线方便,元器件集成度高且可靠性好的太阳能电池板用接线盒模块。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用接线盒模块,包括至少1个二极管芯片组、上骨架、下骨架、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包胶层、塑封体、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二极管芯片组固定在上骨架和下骨架之间,二极管芯片组、上骨架和下骨架外周设有包胶层,包胶层外周设有塑封体,二极管芯片组的正极端经与二极管芯片组正连接片连接或并接后与正极引线一端相连接,二极管芯片组的负极端经与二极管芯片组负连接片连接或并接后与负极引线一端相连接,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的另一端均从包胶层和塑封体内伸出;所述二极管芯片组包括n片二极管芯片、n-1根导线和焊片;n片二极管芯片按顺序排列,n-1根导线分别经焊片与相邻的二极管芯片的反向极串接,n-1根导线固定在上骨架或下骨架上。
所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的伸出端是压接式导电片。
所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的伸出端是接插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太阳能电池板用接线盒模块改变了传统的整流二极管在接线盒中进行组合的方式,而是将多个整流二极管芯片组合后塑封在一个接线盒模块中,该接线盒模块可以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的框架上,可以安装在逆变器内,亦可以直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二极管芯片组合成模块后无接头,改善了整流二极管的环境适用性,避免了传统二极管组合方式接头处易锈蚀,甚至脱开的现象;太阳能电池板用接线盒模块可由半导体生产厂直接生产,不再需要配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盒,制造简单,接线方便;太阳能电池板用接线盒模块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元器件的集成度,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的D-D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用接线盒模块,包括1个二极管芯片组8、上骨架2、下骨架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4′、还包胶层5、塑封体6、正极引线7和负极引线7′;二极管芯片组8固定在上骨架2和下骨架3之间,二极管芯片组8、上骨架2和下骨架3外周设有包胶层5,包胶层5外周设有塑封体6,二极管芯片组8的正极端经与二极管芯片组正连接片4连接后与正极引线7一端相连接,二极管芯片组8的负极端经与二极管芯片组负连接片4′连接后与负极引线7′一端相连接,正极引线7和负极引线7′的另一端均从包胶层5和塑封体6内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佳讯光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佳讯光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9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视电脑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模组芯片型LED灯用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