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更换顶杆用强磁手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6858.1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1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杰;李书福;杨健;胡边疆;罗显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湘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顶杆用强磁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冲压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更换顶杆用的强磁手。
背景技术
在塑料模具和压铸模具中顶杆主要用来从凸模或凹模中将注塑成型的产品脱离凸模或凹模。在压铸时,有些冲压件留在凸模上或凹模中,这时就需要顶杆将冲压件顶出来使冲压件脱离凸模或凹模;在冷冲模中顶杆要将冲下来的冲压件或压弯的冲压件或拉伸的冲压件从凹模中顶出来;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没有顶杆是很难取出来的。汽车冲压生产线上,顶杆在工作台的顶杆孔内很不容易拔出,单根顶杆的重量都在20公斤左右,有时一副模具需要布置70多根顶杆,更换模具后,相应地应更换顶杆,一般更换顶杆的工具就是一个螺杆,需将螺杆人工旋入顶杆上的螺孔内,方可通过螺杆将顶杆从顶杆孔内拔出,且顶杆上的螺孔大小不一,实际操作中需配备多种螺杆待用,每更换一次顶杆需要大概半小时的时间,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下。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367349Y,公告日2000年12月26日,公告了一种磁性捡拾器,其基本结构由磁性吸头和连接在吸头上的拉绳组成,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但在装置并不适用于吸附重量较大的顶杆,无法适用于顶杆的更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顶杆更换操作繁琐、耗时耗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更换顶杆用强磁手,它可方便、快速地更换顶杆,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更换顶杆用强磁手,包括磁性吸头以及连于磁性吸头一端的手柄,所述磁性吸头包括底端封闭的圆筒,圆筒底部装有强磁块,圆筒上部设有封闭圆筒上端的盖板,强磁块和盖板间设有防止强磁块在圆筒轴线方向移动的支撑杆。一般的顶杆不具有很大的吸力,因此无法用于吸附顶杆,从而更换顶杆,强磁吸力大,适合于吸附顶杆,但强磁因磁性大无法直接用于焊接加工,且焊接部位若离强磁近,焊接产生的高热量会导致强磁出现退磁,达不到预定的使用效果,设计圆筒,将强磁块放入圆筒底部,并在强磁块与圆筒顶部之间设置支撑杆,用盖板封闭圆筒上端,并焊接固定,再在盖板上焊接手柄,这样即可固定强磁块,焊接处又离强磁块较远,焊接操作不受强磁影响,又可避免焊接产生的高热量导致强磁出现退磁,这样便制成了可方便快捷更换顶杆的装置,更换顶杆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至于顶杆上,在强磁块的强大吸力下,拉动手柄,即可拔出顶杆,将拔出的顶杆移至其它需布置顶杆的顶杆孔内,向一侧推动圆筒,本实用新型便可脱离顶杆,顶杆便更换完成,顶杆更换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强磁块为外径与圆筒内径相配的圆柱块。强磁块的这种形状与圆筒相配,这样安装于圆筒内后,便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左右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呈T形,手柄垂直连于圆筒上端的盖板,并焊接固定。手柄是由圆形杆垂直焊接后形成的T形,T形便于拉拔,手柄与盖板焊接固定,连接简单、牢固。
作为优选,盖板厚度为2cm~4cm。由于需要拉拔的顶杆重量较大,为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牢固度,而将盖板设计较大的厚度。
作为优选,支撑杆的上端抵顶盖板的下表面,支撑杆的下端抵顶强磁块的上表面。这样支撑杆便可将强磁块固定,防止强磁块在圆筒轴线上移动。
作为优选,支撑杆为外径与圆筒内径相配的圆形钢管。支撑杆的外径与圆筒内径相配,这样支撑杆与圆筒结合紧密,使用时不会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磁性吸头的圆筒内套装强磁块,并设置防止强磁块在圆筒轴线方向移动的支撑杆,用盖板封闭圆筒上端,再在盖板上焊接手柄,这样即可固定强磁块,焊接处又离强磁块较远,焊接操作不受强磁影响,又可避免焊接产生的高热量导致强磁出现退磁,本实用新型可方便、快速地更换顶杆,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磁性吸头,2、圆筒,3、强磁块,4、盖板,5、支撑杆,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68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