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判断人参是否经过硫磺熏蒸的鉴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1403.6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林;沈红;朱玲英;贾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9 | 分类号: | G01N30/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判断 人参 是否 经过 硫磺 熏蒸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及饮片真伪优劣鉴定领域,尤其是使用特征化学成分判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优劣的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硫磺熏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养护方法,具有增白、防虫、防腐和防霉变等作用,在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过程中应用普遍。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药材及饮片经硫磺熏蒸后会残留毒性二氧化硫,且固有生物活性成分会发生量或质的改变,造成药材和饮片质量改变,药理功效下降,甚至毒性增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4年已将硫磺熏蒸后的药材视为劣药。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取消了山药、葛根等中药材的硫熏工艺。在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中增加了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这表明,国家对于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已不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
人参是一种临床常用贵重中药材,部分不法商贩为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白、防虫、防腐和防霉变的目的,在人参药材初加工时,仍会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因此,建立人参是否为硫磺熏蒸品的检测方法不但是确保人参疗效和临床用药安全的需要,也是打击不法商贩的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人们判断人参是否经过硫磺熏蒸的方法主要靠观察外观颜色,品尝气味,主观性强,缺乏客观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IXU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中采用滴定法测定,灵敏度低,样品取样数量也较大(10克)。另外,人参药材经硫磺熏蒸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气体挥散后有可能检测不到二氧化硫成分,出现假阴性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运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使用特定的鉴别方法,判断人参是否经过硫磺熏蒸。
本发明基本原理:
我们对经硫磺熏蒸前后的人参样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人参经硫磺熏蒸后,会产生两个新的化学成分,这两个新成分在反相液相色谱上表现出比原人参皂苷类成分更短的保留时间,见图1-1、图1-2。
质谱数据显示,这两个新成分的去质子准分子离子质荷比分别为897和1043,见图2-1、图2-2。
本发明即是通过测定这两个特征化学成分,判定人参是否经过硫磺熏蒸。
本发明技术方案:
采用50%甲醇超声波提取人参样品,提取液用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过滤,滤液采用反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测定,记录色谱图和质谱图,其特征为:通过观察人参样品色谱图中是否存在去质子准分子离子质荷比为897和1043的两个色谱峰来判断人参是否采用硫磺熏蒸。如存在此两种去质子准分子离子的色谱峰,说明该人参样品已经硫磺熏蒸;如未出现,则可判断该人参未经硫磺熏蒸。
本发明与现有的判断人参药材是否经过硫磺熏蒸的检测方法相比较,具有取样量小(0.1克)、专属性强、样品处理简单和结果准确度高等优点,是一种灵敏和专属的鉴别方法。
附图说明
图1-1未经硫磺熏蒸人参样品HPLC-ESI(-)-MS色谱图
图1-2硫磺熏蒸人参样品HPLC-ESI(-)-MS色谱图,其中1,2为两个新产生的特征成分色谱峰
图2-1新产生的特征成分1质谱图
图2-2新产生的特征成分2质谱图
图3-1实施例1中未经硫磺熏蒸人参样品HPLC-ESI(-)-MS色谱图
图3-2实施例1中硫磺熏蒸人参样品HPLC-ESI(-)-MS色谱图,其中1,2为两个新产生的特征成分色谱峰
图4-1实施例2中未经硫磺熏蒸人参样品HPLC-ESI(-)-MS色谱图
图4-2实施例2中硫磺熏蒸人参样品HPLC-ESI(-)-MS色谱图,其中1,2为两个新产生的特征成分色谱峰
图5-1实施例3中未经硫磺熏蒸人参样品HPLC-ESI(-)-MS色谱图
图5-2实施例3中硫磺熏蒸人参样品HPLC-ESI(-)-MS色谱图,其中1,2为两个新产生的特征成分色谱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色谱系统:
Waters ACQUITY UPLC-PDA系统。色谱柱:Waters ACQUITY HSS T3(2.1×100mm,1.8μm)。流动相组成为0.1%甲酸水与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见表1。洗脱流速为0.6ml/min。柱温箱及样品室温度分别为35℃及10℃。样品进样量均为2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1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益可调的高带宽激光接收电路
- 下一篇:收缩型手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