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7653.8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生;蒯俊山;段振文;高伟轩;王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田世瑢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宣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桩头 防水 封堵 二次 堵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头防水封堵结构,特别是一种地下水桩头双重防水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室防水施工中桩头部位的防水封堵大多采用将桩头修补规整之后再外粘防水卷材,由于防水卷材在桩头处不易粘接紧密牢固,故使用此种方法容易漏水。另外,地下室地面的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毕后,柱头钢筋与混凝土垫层之间容易出现局部细微裂缝,成为地下水向上渗透的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要解决现有的桩头防水与桩头不易粘接,与混凝土垫层之间容易出现局部细微裂缝的缺点,从而导致防水失效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所述桩为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桩头侧面浇筑有混凝土垫层,所述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包裹在钢筋混凝土桩露出混凝土垫层的桩头顶面及周围,包括防水卷材、环氧砂浆封堵层和耐高压注浆管,所述防水卷材围裹在桩头周围并延伸至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所述环氧砂浆封堵层为倒杯状,完全覆盖钢筋混凝土桩桩头和桩头周围的防水卷材的外周,并压紧防水卷材,所述耐高压注浆管一端预埋在防水卷材的外周的环氧砂浆封堵层内,另一端封堵。
所述防水卷材为热熔型、冷粘型或冷铺型。
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上表面的环氧砂浆封堵层的厚度至少5cm。
所述防水卷材的外周的环氧砂浆封堵层的厚度不小于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桩头结构与地下室地面混凝土垫层之间容易出现局部细微裂缝的缺点,解决了桩头防水卷材不易紧固粘接,容易漏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封堵材料为环氧砂浆强度高,无收缩,密封性能好,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氧砂浆封堵圈的内预埋耐高压注浆管,可进行二次注浆堵漏,有效阻断桩头处发生意外漏水的情况,给桩头防水加了双重保险。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防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地下室桩头部位的防水收头及地下室地面底板浇筑完毕后桩头处的堵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耐高压注浆管、2-钢筋混凝土桩、3-环氧砂浆封堵层、4-防水卷材、5-混凝土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所述桩为钢筋混凝土桩2,钢筋混凝土桩桩头侧面浇筑有混凝土垫层5,所述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包裹在钢筋混凝土桩露出混凝土垫层5的桩头顶面及周围,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卷材4、环氧砂浆封堵层3和耐高压注浆管1,所述防水卷材4围裹在桩头周围并延伸至混凝土垫层5的上表面,所述环氧砂浆封堵层3为倒杯状,完全覆盖钢筋混凝土桩桩头和桩头周围的防水卷材的外周,并压紧防水卷材4,所述耐高压注浆管一端预埋在防水卷材的外周的环氧砂浆封堵层3内,另一端封堵。
所述防水卷材4为热熔型、冷粘型或冷铺型。
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上表面的环氧砂浆封堵层3的厚度至少5cm。
所述防水卷材的外周的环氧砂浆封堵层3的厚度不小于5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首先将桩头基本剔凿平整,然后将防水卷材包裹于桩头周围并压紧,接下来在桩头处支设环氧砂浆封堵层的模板,而后安装耐高压注浆管,最后在桩和模板的缝隙内桩头浇筑环氧砂浆封堵层。待一天后环氧砂浆凝结并且具备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形成环氧砂浆封堵层,完成桩头防水的封堵。若底板凝土垫层浇筑完毕后,在桩头处有渗水现象,则向耐高压注浆管中高压注入环氧树脂,以阻断渗水路径。
多选用的防水卷材的强度高于钢筋混凝土桩桩身的环氧砂浆的强度,高压注浆管的尺寸为1830×915×16mm,环氧砂浆封堵圈的模板为普通九层板。
所述防水卷材的接缝处焊接紧密,使之与桩头接触较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高压锅的限压阀
- 下一篇:摩托车氧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