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31480.2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8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家出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F16L11/00;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挠性管部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维持挠性的变化幅度的细径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具有螺旋管、配置在螺旋管的外侧并覆盖螺旋管的网状管以及配置在网状管的外侧并覆盖网状管的外皮。这样,挠性管部基于螺旋管、网状管及外皮而具有三层结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这种挠性管部的挠性发生变化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改变挠性的方法,利用弹性体形成外皮,在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与基端部改变弹性体的硬性和软性的混合比。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改变挠性的方法,网状管被涂敷有合成树脂,在网状管的顶端部与基端部改变合成树脂的涂敷厚度或材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981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63-34641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改变挠性的方法依赖于外皮(弹性体)。因此,若长时间或反复使用挠性管部,则外皮随着时间变化或受清洗、消毒中的药剂的影响而劣化。
例如,图8是示出表示挠性管部的外皮的处于初始状态下的顶端部侧(软性部侧)与基端部侧(硬性部侧)的柔软程度的挠性值和外皮随着时间变化而劣化后的状态下的顶端部侧与基端部侧的挠性值的图。
如该图8所示可知,当外皮随着时间变化而劣化时,在顶端部侧(软性部侧)与基端部侧(硬性部侧),挠性值从初始状态下降。另外,挠性值越低,挠性管部越柔软。由此,存在内窥镜朝向体腔内插入的插入性降低的可能性。
另外,若外皮劣化,则有可能无法维持挠性的变化幅度。一般来说,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侧比挠性管部的基端部侧柔软(挠性管部随着从基端部侧朝向顶端部侧去而渐渐变柔软)。上述挠性的变化幅度是指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与基端部的硬度之差。若该硬度之差较小,则挠性管部没有充分地弯曲,而且跟前侧的操作没有传递到顶端侧等,结果是,内窥镜朝向体腔内插入的插入性有可能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若欲实现期望的挠性的变化幅度,则需要增加网状管(合成树脂)的厚度,挠性管部的直径变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径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该挠性管部即使长时间或反复使用也能够不依赖于外皮地维持表示挠性管部的特性的挠性的变化幅度。
本发明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金属螺旋管;网状管,其覆盖上述金属螺旋管,并通过对多个线材形成束而得到的线材束进行编结而形成;外皮,其覆盖上述网状管;以及限制部,其限制上述网状管的上述线材的移动;在上述网状管的轴向上,上述限制部的表面积相对于上述网状管的表面积的比例是不同的。
本发明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金属螺旋管;网状管,其覆盖上述金属螺旋管,并通过对多个线材形成束而得到的线材束进行编结而形成;外皮,其覆盖上述网状管;以及限制部,其限制上述网状管相对于上述金属螺旋管的移动;上述限制部沿着上述网状管的轴向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上述所记载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细径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该挠性管部即使长时间或反复使用也能够不依赖于外皮地维持表示挠性管部的特性的挠性的变化幅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挠性管部的三层结构的图。
图3是将网状管的局部扩大后的图。
图4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网状管的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的简图,且是示出D 1比D2窄的情况下的螺旋形状的限制部的图。
图4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网状管的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的简图,且是示出在D1比D2窄的情况下的挠性管部的在轴向上不连续的螺旋形状的限制部的图。
图5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网状管的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的简图,且是示出D1与D2相同的情况下的螺旋形状的限制部的图。
图5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网状管的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的简图,且是示出在D1与D2相同的情况下的挠性管部的在轴向上不连续的螺旋形状的限制部的图。
图6A是示出在D1比D2窄的情况下的呈连续环形状的限制部的图。
图6B是示出在D1比D2窄的情况下的挠性管部的在周向上呈不连续环形状的限制部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1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腐蚀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下一篇:电动辅助转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