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通话记录显示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7600.3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5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渡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通信 终端 通话记录 显示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设备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通话记录显示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移动通信终端,已经多数采用具有触敏功能的触敏屏幕。用户用手指或其它物体触摸触敏屏幕,然后系统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敏屏幕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触敏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控制器;而触摸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部件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中央处理器(CPU),它同时能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在具有触敏屏幕的移动通信终端上拨打电话,只需要在触敏屏幕上点击触敏屏幕即可。
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终端与另一用户进行通话,为了方便用户拨打,现有技术一般会把另一用户的电话号码保存下来,作为通话记录,用户如果要再次拔打,只需要简单的通过通话记录拨打即可,采用触敏屏幕,则可以通过点击通话记录在触敏屏幕上的相对应标识就可以进行拨打。通话记录通常包括:
已拨电话,即用户作为发起方,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向另一用户拨打电话,并进行通话;
已接电话,即用户作为接收方,接到另一用户发起的电话,并进行通话;
未接电话,即另一用户作为发起方,拨打用户的电话,但用户并未接到该电话,从而未最终形成通话,但保存电话发起方的电话号码,作为通话记录。
现有的通话记录显示方法有多种,如: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通话记录排序方法(专利号:200810201354),和一种通话记录的显示方法及系统(专利号:200710076344)。都是通过不同的算法,对通话记录进行排序,供用户选择。
但是现有的通话记录显示方法均把按照其算法得到的优先度最高的通话记录放置在屏幕的最顶端,这种做法是适应以外的采用键盘按键拨打电话的移动通信终端。把现有的通话记录显示方法直接应用到通过点击触敏屏幕进行拨打电话的移动通信终端时,则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当用单手握持移动通信终端时,为了保证移动通信终端的安全,用户会采用掌心托住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拇指点击触敏屏幕,由于优先度最高的通话记录显示在屏幕的最上端,因此很容易导致误按,或者接触不良,需要重复点击的技术问题。用户只能通过双手进行操作,即一手握持移动通信终端,另一手点击通话记录。但这种方式不适合在某些仅能通过单手握持移动通信终端的场合。如果是通过降低移动通信终端的安全性,即把手往上移,然后拇指就可以点击屏幕最上端的通话记录。但这种方式,在手上移的过程中,移动通信终端有可能滑落导致损坏,同时由于掌心不在托住移动通信终端,也可能导致在拨打电话的过程中,移动通信终端滑落,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终端的安全性。
现有的通话记录显示方式导致优先度最高的通话记录,反而最难点击进行拨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通话记录显示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单手使用具有触摸屏幕的移动通信终端时,拨打优先度最高的通话记录时存在的安全性降低,或者采用掌心托持移动通信终端时拨打优先度最高的通话记录误触发几率提高的技术问题。
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通话记录显示方法,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包括具有触敏功能的触敏屏幕,所述通话记录显示方法包括:
计算通话记录的排序优先度;
在触敏屏幕上显示拨打列表,所述拨打列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话标识,每个电话标识对应于一个通话记录,当触敏屏幕在所述电话标识的位置检测到接触,则移动通信终端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所述拨打列表按照以下规则设置所述电话标识的排序:
与具有排序优先度最高的第一通话记录对应的第一电话标识设置在拇指触摸舒适范围内,所述拇指触摸舒适范围为移动通信终端整体下部70%以内的触摸屏幕范围。
所述拇指触摸舒适范围,即移动通信终端整体下部70%的的触摸屏幕范围,可以参见图1的范围15及图2的范围25 ,即从移动通信终端的底部往上的70%的范围,而不是从移动通信终端的顶部往下的70%的范围。
进一步的,拇指触摸舒适范围的顶端为移动通信终端长度的70%,底端为移动通信终端长度的50%。
上述的更进一步的范围,可以参见图2的范围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渡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渡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