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1625.4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任明权;林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B66B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电梯 曳引机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无机房电梯的顶层高度通常都比较小,而一般的曳引机布置方式均比较难以避开轿顶护栏,曳引机布置在井道上部,支撑曳引机的承重梁会阻挡在轿顶护栏随轿厢上升的运动路径上。由于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布置在井道中,导致电梯轿顶边缘离井道墙壁距离较大,这时电梯国家标准要求电梯的轿顶护栏高度要达到1100mm,则有很多无机房电梯就因为其井道的顶层高度小,而又要满足国家标准,一般都要降低轿内净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无机房电梯上使曳引机的承重梁脱离轿顶护栏随轿厢升降的运动路径的曳引机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既能满足国家标准,又能不用降低轿内净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包括支撑所述曳引机的承重梁,该承重梁的两端固定插在所述无机房电梯的井道的相对两墙壁上,所述承重梁将所述井道的上部空间分隔为能够容纳所述曳引机的空间单元以及能够容纳所述电梯的轿顶护栏的空间单元,所述曳引机、所述承重梁均脱离所述轿顶护栏随电梯轿厢升降的运动路径。
具体实施时,在能够容纳所述曳引机的空间单元中有多个沿着所述承重梁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着所述承重梁的纵向方向间隔平行排列,每个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承重梁上,另一端均固定插在所述井道的墙壁上,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固定支撑有所述曳引机。
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位于一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另外一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固定支撑有第一绳头组件安装板,所述井道的一组相对两墙壁上固定有第二绳头组件安装板,该第二绳头组件安装板与所述承重梁相平行,并贴近所述井道的另外一组相对两墙壁中远离所述支撑件的墙壁设置,所述第二绳头组件安装板与所述承重梁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所述电梯的轿顶护栏的空间单元。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该曳引机布置结构中,曳引机、承重梁都避开了轿顶护栏,轿顶护栏能够上升到电梯井道上部,来到承重梁的旁边,在无机房电梯的顶层高度较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井道顶层空间,使得轿顶护栏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高度条件,而且无需降低轿厢内部净高。该曳引机布置结构能适用较小的电梯顶层高度,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且节约井道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中电梯井道上部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中电梯井道的主视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结构。
参见图1-2所示,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包括支撑曳引机2的承重梁1,该承重梁1的两端固定插在无机房电梯的井道的相对两墙壁6和7上,本实施例中,承重梁1的长度方向(或称为纵向方向)沿着轿厢12的前后方向延伸,承重梁1将井道的上部空间分隔为能够容纳曳引机2的空间单元10以及能够容纳电梯的轿顶护栏13的空间单元11,如图1,空间单元10位于承重梁1的左边,空间单元11位于承重梁1的右边,曳引机2、承重梁1均脱离轿顶护栏13随电梯轿厢12升降的运动路径,如图2,这样曳引机2、承重梁1就都避开了轿顶护栏13,轿顶护栏13能够上升到电梯井道上部,来到承重梁1的旁边,在无机房电梯的顶层高度较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井道顶层空间,使得轿顶护栏13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高度条件,而且无需降低轿厢12内部净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1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叉车轴承组件
- 下一篇:一种去油污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