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2953.4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2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强;朱文成;龚建波;李伟;刘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行李舱 底盘 保护 密封 组合式 橡胶 垫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安装保护密封的安装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
背景技术
随着大众对客车的安全、环保、舒适等性能期望增强,客车的制造工艺水平理应不断改进。
客车上线束穿过金属封板一般保护工艺处理选择合适大小的胶套,但对于客车底盘大梁上线束,由于目前客车配置多样化,其线束的粗细一般都不一致,线束需要从后到前穿过行李舱,所过之处是需要密封否则车外尘土容易进入车内,故设计合理有效密封又能保护线束过线的安装设备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现有的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方案是在线束上方安装形状不一的隔板,然后再涂上大量的硅胶密封,但该种方案会产生“硅胶使用过多成本大、表面不美观、不环保”等缺点,且售后服务也存在拆线的不方便等问题。另外,传统的垫圈通常为圆环状,如应用在客车底盘线束上,需要提前穿过底盘车架上固定线,操作复杂且工时长。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美观、环保且操作便捷的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客车上线束的保护存在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垫圈,所述下方的垫圈包括一U型垫圈体,U型垫圈体外圈的中部向内开设有一U型沟状槽,U型垫圈体内圈的前后两侧面分别设有一薄膜翻边。
上述U型垫圈体下部包括前后左右四个边角,四个边角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上述薄膜翻边也成U型状,薄膜翻边的侧壁贴设于U型垫圈体内圈侧壁上,薄膜翻边上端面与U型垫圈体上端面平齐。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结构的组合式橡胶垫圈采用上下两块垫圈组成一个整体,可先穿线后再安装封板或过线板,操作简便有效,垫圈内圈前后两侧均设有薄膜翻边,线束挤压薄膜翻边填充空隙有密封作用,前后双层薄膜翻边更是提供了双层保证,无需再打胶,成本低廉且环保美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
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垫圈,参照图1,其中下方的垫圈包括一U型垫圈体1,结合图3和图4,U型垫圈体1外圈的中部向内开设有一U型沟状槽11,U型垫圈体1内圈的前后两侧面分别设有一薄膜翻边12。
参照图1和图2,U型垫圈体1下部包括前后左右四个边角13,四个边角13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薄膜翻边12也成U型状,薄膜翻边12的侧壁贴设于U型垫圈体1内圈侧壁上,薄膜翻边12上端面与U型垫圈体1上端面平齐设置。
本组合式橡胶垫圈的安装顺序为:(1)先在底盘车架安装线束;(2)上垫圈套在上隔板;(3)下垫圈套在下隔板;(4)上下垫圈合拢卡在线束,固定好即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2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母线槽盖板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式型材线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