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生物气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33609.8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5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阿曼多·贝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格里科拉罗芬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3/02 | 分类号: | A01C3/02;C02F3/28;C12M1/00;C12M1/02;C12M1/04;C12M1/107;C02F11/0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程;黎艳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生物 装置 | ||
1.一种用于生产生物气(18)的装置(1),所述装置(1)包括消化池(4),该消化池(4)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且不漏流体的袋状壳体(5),所述袋状壳体(5)适于容纳污水(14),其中所述袋状壳体(5)在内部区域限定有消化腔(40),该消化腔(40)适于消化污水(14),所述装置(1)还包括用于加热污水(14)的加热器(45,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设置在污水再循环管(65)上的热交换器(68)。所述再循环管(65)包括排水管(61)和进水管(38a, 38p),排水管(61)让污水流出消化腔(40),进水管(38a, 38p)让污水流入消化腔(40),所述热交换器(68)置于排水管(61)和进水管(38a,38p,38d)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8p,38d)用于让污水进入消化腔(40)中污水(14)的自由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8p,38d)包括主管(38p)和多个支管(38d),其中主管(38p)设置于袋状壳体(5)的周围,并且所述支管(38d)将污水以与袋状壳体(5)的各侧面平行的方式引入消化腔(4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38d)的进入方向彼此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袋状壳体(500),该第二袋状壳体(500)由柔性材料制成并且是不漏流体的,其中所述第二袋状壳体(500)在内部区域限定有用于污水(16)的腔(440),所述第二袋状壳体(500)通过水压连接至消化池(4)的所述第一袋状壳体(5),以将污水(16)从所述第一袋状壳体(5)转移至所述第二袋状壳体(5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袋状壳体(500)在腔(440)中进行污水的第二消化阶段,所述第一袋状壳体(5)和所述第二袋状壳体(500)组成按两个连续消化阶段运行的消化池。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含回流管用于使污水从所述第二袋状壳体(500)回流至所述第一袋状壳体(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当权利要求8引用权利要求2时,所述回流管有一段与所述再循环管共用,所述热交换器(68)设置在该共用段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45),所述加热器(45)设置于消化腔(40)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盘管(45)和连接管(42a, 43a),所述连接管(42a, 43a)使盘管(45)与袋状壳体(5)外的加热系统(8)相连,其中所述连接管(42a, 43a)在消化腔(40)内的一段包括至少一个柔性部分(42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状壳体(5)的底面(52)搁在隔间(91)的第一表面(91a)上,隔间(91)用于至少部分地接收袋状壳体(5),其中所述装置(1)包括加热器(45),所述加热器(45)设置于袋状壳体(5)和隔间(91)的第一表面(91a)和/或者侧表面(91b)之间,所述加热器包括盘管(45),盘管(45)周向地设置在袋状壳体(5)的侧面(53)的周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池(4)包括用于搅拌污水(14)的至少一个搅拌器(55)。所述至少一个搅拌器(55)为浸没型搅拌器,所述浸没型搅拌器设置于消化腔(40)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腔(40)的容量介于1000立方米至5000立方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格里科拉罗芬公司,未经阿格里科拉罗芬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36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