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复合阻尼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0766.1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秦川;吴伟峰;陈洪立;武传宇;胡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纺织机械 复合 阻尼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配置的减震装置,具体是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纺织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不仅伴有较大的噪音,而且会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橡胶具有优良的吸震性能,因此橡胶减震器广泛地应用在各类机械、汽车、铁路机车、水上运输工具、飞机及其他航空器上。
有时单一的橡胶减震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CN201554812U所示的一种铝镁合金的橡胶减震器,虽然该橡胶减震器具有限制大位移和阶跃松弛限位的功能,但是该橡胶减震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散热能力有所不足,所用的金属材料也没有进一步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复合阻尼减震器,该减震器应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并能承受较大的负载,同时充分利用橡胶与金属的阻尼效果,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和生产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复合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减震器包括用于承受支撑力的减震杆、吸收震动的减震组件以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制有在水平方向上贯通两侧的固定腔并且减震组件定位在固定腔中;所述减震杆竖直向下穿越底座的上顶板通孔后与减震组件连接固定。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橡胶片、上减震片、一对下橡胶片以及一对下减震片。
所述上减震片的两侧制有向下弯曲的上翼板。
所述每个上翼板的下方定位一个下减震片;所述下减震片的内侧制有向上弯曲的下翼板并且下翼板的内侧还制有水平延伸的内沿。
所述上减震片和下减震片之间固定着一个下橡胶片;所述下橡胶片的外侧制有向下弯曲的橡胶翼板。
所述减震杆竖直向下穿越上橡胶片通孔后与上减震片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下减震片固定在底座下顶板的上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减震组件由多个橡胶片和减震片相互叠加,形成复合阻尼,具有较大的负载承受能力,可大大地减轻纺织机械的震动;并且该减震组件定位在底座的固定腔中并且固定腔的两侧与外部连通,在工作过程中减震组件可直接将热量通过对流方式从固定腔的两侧将热量传递至外界,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具有较小体积,非常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减震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上橡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上减震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两个下橡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两个下减震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复合阻尼减震器,主要包括用于承受支撑力的减震杆1、吸收震动的减震组件以及底座6。
如图9所示,底座为横截面呈口字形的柱体;该口字形结构形成一在水平方向上贯通底座两侧的固定腔6-3(有助于散热);固定腔的上边为底座的上顶板6-1,固定腔的下边为底座的下顶板6-2,上顶板还制有上顶板通孔6-4。
如图3所示,减震组件定位在固定腔中并且减震杆竖直向下穿越上顶板通孔后与减震组件连接固定;如图5至图8所示,减震组件主要包括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橡胶片2、上减震片3、一对下橡胶片4以及一对下减震片5;图中可见,上减震片、该对下橡胶片以及该对下减震片均为相互匹配的八字形结构。
上橡胶片定位在上顶板的下表面,上橡胶片制有上橡胶片通孔2-1,上顶板通孔与上橡胶片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上减震片定位在上橡胶片的下表面;上减震片的两侧分别制有一向下弯曲一定角度的上翼板3-1(上翼板与水平面呈30度至60度的夹角)。
两个下减震片定位在下顶板的上方并且两个下减震片分别位于其中一个上翼板的下方;下减震片的内侧制有一向上弯曲一定角度并且平行于上翼板的下翼板5-1(下翼板与水平面呈30度至60度的夹角),并且下翼板的内侧制有一水平延伸的内沿5-2;两个下减震片组合后的形状与上减震片相匹配,下减震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下顶板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0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