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71484.3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6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卢保中;许威谋;仓一华;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生产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低剂量粉末活性炭对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和世界各国对工业废水提出了BPT(Best Practical Treatment)、BCT(Best Conventional Treatment)和BAT或BATEA(Best available Treatment or Best Available Treatment Economically Achievable)的概念。BPT和BCT水平是保证其一般性污染物的去除,而BAT则已发展为包括对特定化学污染物的去除。
为了改善工业废水处理的现状和提高对特定污染物的去除,现有技术中,通过向曝气池直接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工艺受到了广泛关注。美国和欧洲的不少大型联合企业、高等院校和一些研究机构,都相继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中试规模的研究以及若干的生产性试验。粉末活性炭废水处理工艺,其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较大,为100~2000毫克/升,活性炭需湿式空气氧化或多膛炉再生,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农药等较难生物处理的废水处理,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缺点是:粉末活性炭价格较高,且投入量大,需再生装置,从而使得废水处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将粉末活性炭处理工艺与活性污泥法联合使用,该工艺中采用低剂量粉末活性炭废水处理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粉末活性炭的加入量,在达到相同废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弥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以下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向废水水体中投入粉末活性炭,废水水体中粉末活性碳的加入量为10~30mg/L;
②进行活性污泥法处理。
上述粉末活性炭粒度为325目/吋>97%,亚甲基兰吸附为130ml/g,pH为5.0-7.5,含水率为0~10%
上述水体中粉末活性炭加入量最好为15~28mg/l;
上述活性污泥处理单元一次包括一个曝气工段与沉淀工段,含有粉末活性炭的污水先于曝气工段中与活性污泥均匀混合,污泥负荷控制为0.05~0.10kgBOD5/(kgMLVSS·d),曝气工段中曝气充氧,溶解氧控制为0.5~3.5mg/L,污水于曝气工段中的停留时间控制为6~10hr,随后于沉淀工段中沉降的含炭污泥部分进行回流,并排除部分含炭污泥作为剩余污泥进行处理。
本发明是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前投加粉末活性炭,使粉末活性炭与废水同时进入曝气池,在池内与活性污泥一起充分地混合和曝气,曝气池出流的混合液经沉淀池澄清,上清液即为处理的最终出流。沉淀池中沉降的含炭污泥部分进行回流,并排除部分含炭污泥作为剩余污泥进行处置。发明人经大量试验研究发现,当活性炭粉末投入到曝气池后,与池内的悬浮生物体结合,形成黑色的活性炭粉末污泥,改善了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这种作用并非单纯是由活性炭粉末的吸附作用所能完成的,而是由活性炭粉末与微生物两者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共同作用,归纳起来包括生物降解作用的加强、活性炭粉末的生物再生作用和活性炭粉末对代谢最终产物的吸附三个相互影响而又有区别的方面所组成的。
生物降解作用的增强主要是指活性炭粉末的投加提高了活性污泥系统的有机物去除能力。曝气池内混合液与投加的活性炭粉末充分混合和接触,由于活性炭粉末强大的吸附作用所产生的中间结果是:提高了活性炭粉末表面的有机物浓度和氧浓度;延长了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接触时间;增加了反应器内的生物质量浓度;吸附非絮凝细菌,改变了微生物的种群关系。同时,由于若干游离细菌在活性炭粉末表面和空隙中获得良好的生长场所,避免了动物微生物的吞噬危险,又逐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冲击,而驯化成能降解难降解物质的特定菌族。不少文献还特别强调,活性炭粉末对有毒有害物质吸附而对微生物生产所起的保护作用。上述这些由投加活性炭粉末产生的影响,都无疑有利于生物降解作用的加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14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田用防腐阻垢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高效竖流气浮污水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