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在大型圆柱形管筒体上加工大直径圆孔的筒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8006.5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1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4 | 分类号: | B23B5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0503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大型 圆柱形 管筒体上 加工 直径 圆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在管筒上加工用刀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大型圆柱形管筒上加工大直径圆孔的筒刀。
背景技术
筒刀由作为刀柄的筒体和均匀设置在筒体一端面上的若干刀齿构成,所述刀齿由在筒体端面上加工出来的刀齿基体和焊接在刀齿基体上刀片构成,构成刀片刀刃切削后角的刀后面为平面。筒刀是用于在大型圆柱形管体上或圆柱形筒体上加工圆孔的刀具,主要作用是对管线管体进行开孔作业,是管线,特别是大口径的管线安装及维护时的重要装备之一,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管线安装和大口径的城市供水管线安装等领域被广泛的使用。
筒刀在大型圆柱形管筒上加工圆孔,作为筒刀的刀齿从始至终都处于不连续的切削中,刀齿在断续的切削过程,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加之石油输送管道全部为通过焊接高强度钢加工成的螺旋焊管,存在焊接区域及硬质点,造成筒刀的加工区域材质不均,作为刀齿的刀片很容易由于冲击导致崩齿,甚至掉齿,无法完成开孔作业。因此刀齿的抗冲击性能是决定刀齿能否顺利进行开孔作业的主要因素。传统筒刀刀齿,由于其构成刀齿切削刃切削后角的刀后面为平面,因而导致刀齿从刀尖开始,刀刃后面的刀齿材料去除较多,刀齿抗冲击强度降低,抗冲击能力较弱,在其切削加工过程中,刀片刃口很容易崩裂,筒刀失效,无法完成开孔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在大型圆柱形管筒体上加工大直径圆孔的筒刀,以提高筒刀刀片在断续切削工作中的抗冲击性能,避免刀片崩裂、掉齿,提高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在大型圆柱形筒体上加工大直径圆孔的筒刀,包括作为刀柄的筒体和均匀设置在筒体端面上的若干刀齿,所述刀齿由在筒体端面上加工出来的刀齿基体和焊接在刀齿基体上刀片构成,构成刀片刀刃切削后角的刀后面为弧面。
上述用于在大型圆柱形筒体上加工大直径圆孔的筒刀,所述构成刀片刀刃切削后角的刀后最后为圆弧面,在磨制筒刀后角面时,采用R圆弧形砂轮进行加工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筒刀刀片的刀后面为弧面,在相同刀后角下,相比刀后面为平面的刀齿,刀齿的材料去除较少,强度更高,提高了刀片的抗冲击性能,避免刀片崩刃、掉齿,更能适应断续切削,提高了工作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所述筒刀,将刀后面加工成圆弧刀后面的加工时间相比传统平面刀后面的加工时间更短,因而缩短了刀具的制造周期,且加工方便,提高了刀具制造效率。
3、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筒刀刀片的刀后面为弧面,特别适用于大型筒刀后角面,对于大型筒刀后角面加工更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筒刀的一个刀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筒刀的一个刀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筒刀整体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图示标号标识的对象分别为:1-筒体;2-刀齿基体;3-刀片;4-刀后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在大型圆柱形筒体上加工大直径圆孔的筒刀,其结构如图2、3和4所示,包括作为刀柄的筒体1和均匀设置在筒体端面上的若干刀齿,所述刀齿由在筒体端面上加工出来的刀齿基体2和焊接在刀齿基体上刀片3构成,构成刀片刀刃切削后角的刀后面4为圆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80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