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体医用复合塑型修复材料层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25330.3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8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剑峰 |
主分类号: | A61L15/26 | 分类号: | A61L15/26;A61L15/44;A61L15/28;A61L15/18;A61L15/20;A61L31/06;A61L31/14;A61L31/04;A61L31/02;B32B33/00;B32B27/40;A61F13/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650214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复合 修复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腔体修复材料层,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脐带医用复合塑型修复材料层。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和设备的不断提高,各种物理手术在各个医疗单位的不同科室大量的开展。而术后传统护创材料的技术落后,无法同步先进设备给患者带来的福音。新生儿脐带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术后护理。新生儿的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护理十分重要。
由于脐带形成创面的特殊性(凹陷状),传统护理方法使用酒精擦拭,只能够起到临时杀菌的作用,而传统的护理带,护理贴等,因为无法有效作用于病灶部位,对于创面的止血促愈合、吸附分泌物、防止脐疝基本起不到作用,所以目前市面尚无在新生儿脐部护理领域能够起到止血促愈合、吸附分泌物、脐部塑型的新型护理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能有效止血促愈合、吸附分泌物、脐部塑型的腔体医用复合塑型修复材料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材料层包括医用PU海绵层、包覆在所述医用PU海绵层外围的吸附层以及位于所述吸附层外围的抗菌防护层,所述医用PU海绵层通过模具热压制成与腔体病灶部位的形状相吻合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PU海绵层、吸附层以及所述抗菌防护层经热压成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防护层为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纳米银抗菌材料层、碘酮抗菌材料层或季铵盐抗菌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为医用吸附材料层,所述医用吸附材料层的碘吸附值为1200~3000mg/g。
更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防护层为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所述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由壳聚糖纤维层与无纺布层经混纺而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的壳聚糖纤维含量为3~99%。
具体地,所述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的壳聚糖纤维含量为9%,脱乙酰度为99.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医用PU海绵的慢回弹性,将抗菌材料送抵腔体如新生儿脐带创面等特殊及不定型病灶部位达到抗菌消炎促使愈合的作用,同时吸附材料吸附创面不良分泌物,为特殊部位创面愈合提供积极良好的恢复环境,有效加速创面愈合,抑制病菌的生长,对糜烂、溃疡等难愈性创面加速愈合有着显著意义,并且有效防止传统材料粘连创面造成的二次感染,最大程度减少了新生儿脐带等腔体内特殊创面疤痕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医用PU海绵层、包覆在所述医用PU海绵层外围的吸附层以及位于所述吸附层外围的抗菌防护层,所述医用PU海绵层通过模具热压制成与腔体病灶部位的形状相吻合的形状。整个修复材料层通过设置在所述医用PU海绵层侧面的胶贴固定层进行固定。所述医用PU海绵层、所述吸附层以及所述抗菌防护层经热压成为一体。所述抗菌防护层为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纳米银抗菌材料层、碘酮抗菌材料层或季铵盐抗菌材料层。在本发明中,所述抗菌防护层为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所述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由壳聚糖纤维层与无纺布层经混纺而成。所述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的壳聚糖纤维含量为3~99%。具体地,所述改性壳聚糖抗菌材料层的壳聚糖纤维含量为9%,脱乙酰度为99.9%。所述吸附层为医用吸附材料层,所述医用吸附材料层的碘吸附值为1200~3000mg/g,具体选取碘吸附值为1300 mg/g的医用吸强附材料层。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通过模具将医用PU海绵压制成和新生儿脐部凹陷部位大小相近的形状(10±1)×(6±1)mm的柱状,再将长宽尺寸为(11±1)×(7±1)mm的医用强吸附层(医用碳纤维)粘压于柱状医用PU海绵柱状外层,再将(12±1)×(9±1)mm的改性壳聚糖材料层粘压于医用强吸附层(医用碳纤维)的外层,将该结合体,按照医疗单位要求,包装,灭菌待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通过模具将医用PU海绵压制成和成人鼻腔部位大小相近的形状(12±1)×(5±1)mm的柱状再将长宽尺寸为(13±1)×(6±1)mm的医用强吸附层(医用碳纤维)粘压于柱状医用PU海绵柱状外层,再将(14±1)×(7±1)mm的改性壳聚糖层粘压于医用强吸附层(医用碳纤维)的外层,将该结合体,按照医疗单位要求,包装,灭菌待用。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剑峰,未经王剑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5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光老化试验箱
- 下一篇:科学普及使用的液面张力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