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网导线状态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6046.3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9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元亮;钟佳琪;刘袁龙;杨潇;周欣汶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导线 状态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牵引供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网导线状态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网导线也称为电车线,是接触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机车运行中受电弓滑板直接与接触网导线接触摩擦,并从导线上获得电能,其性能、接触线截面积的选择应满足牵引供电计算的要求。为了使受电弓安全地获得电能,要求接触网导线尽量保持为一条直线,不要发生弯曲。但是由于接触网完全暴露在户外,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其导线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弯曲,此时需要及时找到弯曲发生位置,并进行调整。
中国目前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但是牵引供电设备的维修仍采用定期停电检修试验方式,这样的试验方式所得出的测试结果不能全面反映设备在实际运行状态下的真实情况,并且停电对铁路正常运行会造成一定影响。
伴随着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以及客运专线的大规模建设与运营,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行业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而接触网则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通过对接触网的参数进行综合实时监测,以保证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的质量,对电气化铁路正常运营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接触网导线状态检测装置,该装置具有简单可靠、实时性好、成本低、安装方便、易于维护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接触网导线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计算接触网导线偏移方向、大小和故障位置,检测准确,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接触网导线状态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装置,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激光器、中间设有发散装置的固定板、四象限光电池板,所述激光器固定在接触网一端的支架上,固定板固定在接触网导线上,四象限光电池板安装在接触网另一端的支架上,与信号处理装置相连;在接触网导线未发生偏移时,激光器发射光线的中心、发散装置中心、四象限光电池板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本发明通过采用四象限光电池板,可以在导线发生偏移时使照射在其上的光线发生偏移,从而可以产生测量所需的偏移信号以用于检测。
优选的,所述状态检测装置中包括若干个检测模块和一个信号处理装置,每个检测模块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接触网导线上。
优选的,所述四象限光电池板和信号处理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递四象限光电池板的电压信号的无线传输模块。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菲涅尔波带片。从而可以利用激光的相干性来判定接触网导线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一角设置卡槽,在接触网导线相应位置安装一底座,固定板通过卡槽固定在该底座上。既牢固,亦不会妨碍电力传输。
优选的,所述发散装置可以包括方孔或十字孔型。
一种基于上述接触网导线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1)调整激光器发射光线的中心、发散装置中心、四象限光电池板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
(2)激光器实时发射激光线;
(3)采集四象限光电池板上的4个电池分别产生的电压值;
(4)将步骤(3)采集的电压值发送到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根据各个电池产生的电压信号大小,以及激光器、发散装置、四象限光电池板的位置关系,计算出导线是否偏移,或者偏移的方向和大小。
具体的,所述步骤(4)中,若步骤(3)采集的4个电压值相等,则接触网导线未发生偏移;若不相等,则说明接触网导线发生偏移。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若接触网导线发生偏移,则偏移的方向和大小的计算过程如下:
设四象限光电池板中右上角产生的电压信号为U1,右下角产生的电压信号为U2,左下角产生的电压信号为U3,左上角产生的电压信号为U4,则接触网导线的偏移为:
△x=(U1+U2)-(U3+U4);
△y=(U1+U4)-(U2+U3);
其中,△x、△y的正负代表方向;
若△x为正值,则导线向左偏移,若△x为负值,则导线向右偏移;同理,若△y为正值,则导线向下偏移,若△y为负值,则导线向上偏移;
导线偏移角度θ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60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