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7400.6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尧;徐儒村;崔儒飞;程永龙;展竹义;李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H5/02 | 分类号: | A47H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定时器 窗帘 自动 装置 | ||
1.一种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窗帘(5)、钢丝(1)、位于钢丝(1)左右两端的两个电动机以及用于控制两个电动机转动的控制电路;钢丝(1)上设置有能够沿钢丝(1)滑动的滑块(4),滑块(4)的两侧各引出一条牵引绳(3),分别与左侧电动机(M1)和右侧电动机(M2)相连;窗帘(5)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用于悬挂窗帘(5)的环形扣(2),环形扣(2)穿在钢丝(1)上并能够沿钢丝(1)滑动从而带动窗帘(5)闭合或拉开;其中,两端的两个环形扣,一个固定在滑块(4)上,另一个固定在钢丝(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电动机(M1)和右侧电动机(M2)的机构相同,两个电动机的驱动轮(6)均通过链传动或皮带传动的方式与滑轮(7)相连,滑块(4)两侧的牵引绳(3)分别与两个滑轮(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采用微型直流电动机,其工作电压为12V,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150m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4)采用中间通孔大于钢丝直径的木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光敏三极管(VT1)、双稳态触发器(IC1)、开关管(VT2)、电源、分别与左侧电动机(M1)和右侧电动机(M2)相连的第一单稳态触发器(IC2)和第二单稳态触发器(IC3)以及用于将矩形触发脉冲变成尖触发脉冲的微分电路;电源正极分别与光敏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开关管(VT2)的集电极、双稳态触发器(IC1)的电源端和复位端以及两个单稳态触发器(IC2、IC3)的电源端和复位端相连;光敏二极管(VT1)的发射极、开关管(VT2)的发射极、双稳态触发器(IC1)的接地端、两个单稳态触发器的接地端以及电源负极均接地;双稳态触发器(IC1)的输出端与开关管(VT2)的基极相连,第一单稳态触发器(IC2)的高电平触发端还连接有微分电路;第一单稳态触发器(IC2)的输出端分别与左侧电动机(M1)的正极以及右侧电动机(M2)的正极相连,第二单稳态触发器(IC3)的输出端分别与左侧电动机(M1)的负极以及右侧电动机(M2)的负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敏三极管(VT1)采用3DU33硅型光敏三极管,其最高工作电压为20V,暗电流典型值为10μA,光电流为10mA,上升和下降时间为5μs,峰值波长为880nm,工作温度为-35℃至6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稳态触发器以及单稳态触发器均为由555定时器组成的触发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分电路包括与双稳态触发器(IC1)相连的第一微分电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IC2)相连的第二微分电路以及与第二单稳态触发器(IC3)相连的第三微分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定时器的窗帘自动拉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微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以及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2)的一端与光敏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双稳态触发器(IC1)的低电平触发端以及高电平触发端上;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双稳态触发器(IC1)的低电平触发端以及高电平触发端上;
所述的第二微分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5)以及第二电容(C3),第二电阻(R5)的一端与开关管(VT2)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IC2)的高电平触发端上;第二电容(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IC2)的高电平触发端上;
所述的第三微分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8)以及第三电容(C8),第三电阻(R8)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IC3)的高电平触发端上;第三电容(C8)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IC3)的高电平触发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74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