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闭吸痰管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3247.6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5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党;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6 | 分类号: | B26F1/16;B26D7/18;B26D7/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吸痰管 打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闭吸痰管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全麻手术治疗和急症抢救中,经常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并利用密闭式吸痰管吸除呼吸道中分泌物,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临床上使用的密闭吸痰管需要在其管端9-10mm处的同一径向上相隔90°打直径为1.5mm的圆孔,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气缸驱动打孔刀具的管状切刀在管壁上一次同一方向直接打出两侧的圆孔,然后再将吸痰管旋转90°进行另外两个对应圆孔的加工。经前述方法加工出的其中一侧圆孔边口平整光滑,而对应一侧的圆孔边缘部产生毛刺且手摸感很粗糙,即形成非常锐利的孔口,当医务人员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时,会造成患者相管部位的损伤,这样不仅给医务人员操作带来诸多麻烦,而且还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目前在加工密闭吸痰管的圆孔时,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操作人员还需将圆孔的粗糙边缘部通过细砂纸打磨光滑平整。此外,经传统加工方式加工的圆孔无法保证两组孔均在同一径向面上,且工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密闭吸痰管打孔装置,本打孔装置通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隔90°布局的打孔刀具来实现吸痰管相对方向上的走刀打孔,使加工后的孔口平整圆滑,不仅可解决了手术插管时锐利孔口损伤患者的难题,提高了密闭吸痰管的使用安全性能;还可提高打孔精度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密闭吸痰管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电控箱,所述底座水平方向上安装有四个相隔90°布局的气缸支架、安装在气缸支架的用于驱动打孔刀具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杆一端通过支架装有刀具固定机构,所述刀具固定机构上装有打孔刀具和穿装在打孔刀具上的退屑顶杆,在底座呈十字形设置的四个打孔刀具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打孔模具;还包括用于支撑密闭吸痰管一端部的支撑芯棒和用于加工支撑芯棒的拉模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打孔模具上部制有环形槽,通过环形槽构成打孔模具的模具外套和用于放置吸痰管的管体定位套,所述模具外套上制有刀具导向孔和排屑孔,所述管体定位套内设有定位台,所述管体定位套上制有排屑孔。
所述气缸采用可防止其旋转的双杆气缸。
所述打孔刀具采用针筒式刀具。
所述拉模板采用厚度为5mm金属板,在拉模板上并排制有直径分别为3.5、3.4、3.3、3.2、3.1和3mm的圆孔。
所述支撑芯棒采用与密闭吸痰管内径相配合的聚四氟棒。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在底座水平方向上安装有四个相隔90°布局的用于驱动打孔刀具的气缸和与气缸杆一端连接的打孔刀具以及固定在呈十字形设置的四个打孔刀具中心位置处的打孔模具,由于本打孔装置的两组打孔刀具的行进方向均采用相对方向行进,可使打出的孔口外壁呈平整圆滑状,避免了传统打孔机在密闭吸痰管管体外壁形成毛刺或非常锐利的孔口;当医务人员将密闭吸痰管插入患者体内时,不会损伤患者的口腔或鼻腔,进一步提高了密闭吸痰管的使用安全性能。此外,采用本打孔装置还可保证两组孔均在同一径向面上的精确位置,大幅度提高了打孔精度和加工效率,降低密闭吸痰管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芯棒;2、底座;3、气缸支架;4、气缸;5、气缸连接板;6、顶杆座;7、退屑顶杆;8、刀具固定机构;9、打孔刀具;10、拉模板;11、刀具支架;12、电控箱;13、排屑孔;14、打孔模具;14-1、环形槽;14-2、模具外套;14-3、管体定位套;14-4、定位台;15、电源开关;16、启动按钮;17、指示灯;18、停止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32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