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4479.3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6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居同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心率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身体信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型。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其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就是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
目前来说指纹识别的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我们不仅在门禁、考勤系统中可以看到指纹识别技术的身影,市场上有了更多指纹识别的应用: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银行支付都可应用指纹识别的技术。
心率值是反映人体健康程度的重要医学指标之一,更是护理病患、指导人们养成正确的作息习惯以及指导运动员科学训练的重要依据之一,心率值一般被定义为在一分钟之内人的心脏搏动的次数。最常用的的心率检测设备是听诊器。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手指来采集人体的心率信息。其具体原理为:当心脏跳动时,人体血管中的血红细胞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其中,可以通过红外光线反射血红细胞浓度的差异的时间来算出心脏跳动频率。
现有技术中,人体指纹识别和心率检测两个功能模块普遍为分开设计,有两个模块,需要在设备外壳上预留两个位置,实现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指纹和心率模组分开设置,有两个模块,需要在设备外壳上预留两个位置,实现较复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包覆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手指接触面,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
指纹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手指接触面的下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通过所述手指接触面识别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以及,
心率检测模组,设置于所述手指接触面的下方,所述心率检测模组用于通过所述手指接触面检测用户的心率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所述心率检测模组包括:
单片机;
红外线射灯,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红外线射灯用于受驱动后向所述手指接触面发射红外线;以及,
光学传感器,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光学传感器用于接收从所述手指接触面反射的红外线并给所述单片机发送信号。
前述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所述手指接触面为玻璃面。
前述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所述玻璃面的上表面涂覆有一层油墨层。
前述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所述手指接触面在所述壳体上向内凹陷形成凹槽结构。
前述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所述手指接触面上设置有保护盖。
前述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和所述心率检测模组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指纹信息以及所述心率信息。
前述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还包括: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指纹信息以及所述心率信息。
前述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和所述心率检测模组两者并列放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心率检测模组以及手指接触面,当用户的手指接触到手指接触面时,指纹识别模组可以对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同时心率检测模组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手指对用户身体的心率进行检测,其中,将指纹识别模组和心率检测模组两者集成于手指接触面下方,设备壳体只需要预留一个安装位置即可实现对指纹识别模组和心率检测模组两个模组的安装,从而简化了设备壳体的结构。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和心率检测装置的心率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4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射弹丸的弹托结构
- 下一篇:一种船用焚烧炉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