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高效微动力节能环保真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9192.X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8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崔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文润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5/04 | 分类号: | F04F5/04;F04F5/48;F04F5/44;B01D45/12;B01D4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于振强 |
地址: | 2642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高效 微动 节能 环保 真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系统,具体说是一种全自动高效微动力节能环保真空系统,属于国内外高端超大型真空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真空技术在国防、军事、科研、石油、化工、机械、矿山、轻工、造纸、动力、冶金、医药和食品等农业、工业及市政部门的许多工艺过程中,如真空过滤、真空送料、真空脱气、真空回潮、减压蒸发、负压浓缩和结晶、蒸馏、升华、干燥、脱水、化学反应吸收等方面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国防风洞试验,钢铁、石油、石化、化工行业中的大型真空变压吸附制氢与制氧、膜法制氧,煤矿瓦斯抽放及输送,页岩油气开采、输送及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各种加工过程中应用真空技术,不仅可以节能降耗、加快反应速度,而且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更是对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迄今为止开发研制出的真空系统仍需借助真空泵或机械泵等耗费电能的动力设备来进行工作,以排除设备中的杂质气体完成做功。
现有的真空系统主要采用进气总管真空布置形式,即一组真空泵并联组成一个泵站,各真空脱水单元通过管道和阀门与真空泵抽气总管相连,通过调节阀门开度的大小,达到控制真空脱水单元的抽气量和真空度的目的。然而,这种真空系统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由于采用水溶液等物质作为冷凝吸收介质,直接混合式冷凝冷却,需要功率较大的水循环真空泵、蒸汽喷射真空泵或透平真空泵等真空设备才可满足工作要求,造成成本较高,导致水资源和电力资源消耗巨大;
(2)现有真空系统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气体从反应器进入到喷射泵,夹带的纤维及颗粒等物质就经常在气相管道堵塞,气水分离能力下降,影响整个真空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造成抽气不足、真空度明显波动,严重影响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如果堵塞严重而无法在线疏通时,只能被迫停产检修、疏通气相管道,将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现有真空系统生产作业时设备噪音大、高速运转致使机械零部件间磨损消耗加大,易产生润滑油乳化,设备安全系数降低,而且若突然遇到停电、停水、停汽时,较难保持较高的真空度,容易发生“汽蚀”现象甚至爆炸事故,严重缩短了真空系统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日常维护费用,限制了真空系统的使用场合,此外超过90分贝的噪声污染,也严重损害了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4)现有真空系统的真空阀门、接头和管道的连接大多采用法兰盘和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连接处的密封圈容易损坏,一旦某个连接处的密封圈损坏而导致渗漏,将使真空系统相关主要部件的真空度和排气速率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整个真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5)现有真空系统由于没有人机控制界面,还需配备专人负责系统调控和日常维护,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真空系统稳定性差、难以保持较高真空度、使用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寿命短、浪费水资源和电力资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需借助动力设备、稳定性强、真空度高、使用成本低、维护成本低、寿命长、节能环保的全自动高效微动力节能环保真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全自动高效微动力节能环保真空系统,包括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设有动力源入口,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壳体内设有动力源容纳室和混合室,动力源容纳室和混合室之间设有隔板,动力源容纳室和混合室之间通过连接在隔板上的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连通,动力源入口与动力源容纳室连通,进气口与混合室连通,壳体的底部连接有管状扩压器,管状扩压器的上端与混合室连通,管状扩压器的下端设有混合液排出口。
优选地,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先逐渐收缩再逐渐扩张,管状扩压器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先逐渐收缩再逐渐扩张。
优选地,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设有扩张部分和收缩部分,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的扩张部分和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的收缩部分之间为颈部,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的扩张部分设有下开口;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的扩张部分的长度与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的整体长度之比为3:5,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的颈部的直径与管状真空流量调节器的扩张部分的下开口的直径之比为1:2;
管状扩压器设有扩张部分和收缩部分,管状扩压器的扩张部分和管状扩压器的收缩部分之间为颈部,混合液排出口设于管状扩压器的扩张部分的下端部,管状扩压器的扩张部分的长度与管状扩压器的整体长度之比为3:5,管状扩压器的颈部的直径与混合液排出口的直径之比为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文润测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威海文润测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91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