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9905.8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4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蔡勇;徐文利;陈家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盘 减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人体椎间盘具有粘弹性特点,可以吸收人体运动,缓解冲击载荷对人体带来的伤害。目前,大多数的椎间盘假体为金属-聚乙烯或者陶瓷-陶瓷结构,陶瓷结构不具备缓冲效果,聚乙烯虽然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缓冲效果不明显,均无法实现最佳的缓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其可以使椎间盘假体具有显著的减震效果,缓和人体运动时产生的冲击载荷,保护人体缓冲不足带来的伤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包括上终板、下终板和球垫,所述球垫由球体和连接柱构成,球面活动设置在下终板球形槽内,连接柱活动卡扣在上终板凹槽内,并在上终板凹槽内形成活动间隙Ⅰ,所述球体远离球面端与上终板之间形成活动间隙Ⅱ;所述球垫与上终板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间隙Ⅰ高度为0.2-3.5mm。
优选的,所述活动间隙Ⅱ高度为0.2-3.5mm。
优选的,所述弹性结构为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活动间隙Ⅰ和/或活动间隙Ⅱ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厚度为0.2-3.5mm。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材质为医用硅胶。
优选的,所述弹性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活动间隙Ⅰ内。
优选的,所述弹簧材质为不锈钢、钛合金或镍钛合金。
优选的,所述弹性结构为弹性垫和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活动间隙Ⅰ内,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活动间隙Ⅰ内弹簧周围或者活动间隙Ⅱ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材质为医用硅胶,所述弹簧材质为不锈钢、钛合金或镍钛合金。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其可以使椎间盘假体具有显著的减震效果,缓和人体运动时产生的冲击载荷,保护人体缓冲不足带来的伤害;
2、本实用新型中活动间隙Ⅰ和活动间隙Ⅱ高度优选为0.2-3.5mm,符合人体工学的同时,满足了实现最佳缓震效果所需的空间;
3、本实用新型中在活动间隙Ⅰ和/或活动间隙Ⅱ内设置医用硅胶弹性垫作为弹性结构,满足卫生医疗条件的同时,填充的弹性垫可以实现最佳的缓震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弹簧或者弹簧和弹性垫配合使用实现缓震效果,为缓震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备选方案;
5、本实用新型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更佳的缓震效果,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性垫设置在活动间隙Ⅰ的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性垫设置在活动间隙Ⅱ的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性垫设置在活动间隙Ⅰ和Ⅱ的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性垫设置在活动间隙Ⅰ的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簧设置在活动间隙Ⅰ的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弹簧和弹性垫设置在活动间隙Ⅰ的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上终板,2为下终板,3为球垫,4为活动间隙Ⅰ,5为活动间隙Ⅱ,6为弹性垫,7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椎间盘假体减震结构示意图,包括上终板1、下终板2和球垫3,球垫3由球体和连接柱构成,球面活动设置在下终板2球形槽内,连接柱活动卡扣在上终板1凹槽内,并在上终板1凹槽内形成活动间隙Ⅰ4,球体远离球面端与上终板1之间形成活动间隙Ⅱ5;球垫3与上终板1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活动间隙Ⅰ4高度为0.5mm,活动间隙Ⅱ5高度为0.2mm,弹性结构为医用硅胶弹性垫6,厚度为0.5mm,弹性垫6设置在活动间隙Ⅰ4内。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活动间隙Ⅰ4高度为0.2mm,活动间隙Ⅱ5高度为0.5mm,弹性结构为医用硅胶弹性垫6,厚度为0.5mm,弹性垫6设置在活动间隙Ⅱ5内。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活动间隙Ⅰ4高度为0.6,活动间隙Ⅱ5高度为0.6mm,弹性结构为医用硅胶弹性垫6,厚度为0.6mm,弹性垫6设置在活动间隙Ⅰ4和Ⅱ5内。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9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