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汽车碰撞的路桥刚性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3104.8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2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余进修;李永汉;雷正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进修;李永汉;雷正保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E01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1000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碰撞 刚性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道路)桥梁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防汽车碰撞的路桥刚性护栏。
背景技术
通常,在高速公路上经常发生的撞防护栏的交通事故,肇事车辆速度太快,刚性护栏不能有效的吸收碰撞动能,造成翻车,使司乘人员损伤严重。如果刚性护栏能够有效吸收碰撞动能与减速,汽车撞防护栏的交通事故司乘人员损伤会大为减轻。国内已有的刚性护栏,在碰撞过程中,仅靠摩擦力来吸收碰撞动能,阻尼时间太短,因吸能、减速效果较差,对汽车与车内人员的安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目前还没有能有效的吸收汽车强大碰撞动能的路桥刚性护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吸收汽车碰撞动能、不会造成翻车,降低汽车碰撞事故中人员损伤程度、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路桥刚性护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汽车碰撞的刚性护栏,包括护栏体,所述的护栏体迎撞面开设了凹型防撞槽,凹型防撞槽侧边为弧形或直线形,凹型防撞槽上边为弧形,凹型防撞槽边框深度为0.5cm≤H≤10cm。
所述的凹型防撞槽边框深度为2cm≤H≤8cm。
所述的迎撞面上凹型防撞槽最大宽度为20cm≤L≤150cm。
所述的迎撞面上凹型防撞槽最大宽度25cm≤L≤120cm。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刚性护栏护栏体迎撞面上开设一个凹型防撞槽,凹型防撞槽边框为圆弧形或仿圆弧形(折线组成),防撞槽边框具有一定深度。当汽车与迎撞面上开设的防撞槽凹槽弧形边框碰撞时,汽车侧前面与凹槽弧形边框碰撞,因剪切变形做功而吸收碰撞动能,减小了汽车前撞动能;凹形槽上部边框为圆弧形或仿圆弧形,当汽车碰撞后爬高至圆弧边框上部时,上部的圆弧边框与汽车发生碰撞剪切变形,又吸收了部分碰撞动能,减小了汽车上冲碰撞动能,对汽车起到“限高”的作用。
经过实测,当汽车前部与迎撞面一个或多个凹型防撞槽碰撞后,从迎撞面蹦下,此后,汽车前端离开护栏体,右前轮中心高度瞬时降低;然后,汽车后部由于惯性会与迎撞面一个或多个凹型防撞槽再度碰撞,再次吸收了部分碰撞动能,继续减小汽车向前、上冲的碰撞动能,因此,凹型防撞槽圆弧边框通过汽车的剪切变形可以多次实现吸能减速,降低汽车因碰撞而弹起的高度,防止了翻车,降低汽车碰撞事故中人员损伤程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司乘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护栏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护栏体凹型防撞槽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护栏体凹型防撞槽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护栏体凹型防撞槽正面结构另一实施例;
图5是护栏体凹型防撞槽正面结构另一实施例;
图6是撞击有槽护栏、无槽护栏小车重心加速度对比图;
图7是撞击有槽护栏、无槽护栏小车右前轮中心高度对比图;
图8是撞击有槽护栏、无槽护栏小车重心高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8,该防汽车碰撞的刚性护栏,包括护栏体1,所述的护栏体迎撞面4开设了凹型防撞槽3,凹型防撞槽侧边6为弧形或直线形,凹型防撞槽上边5为弧形,凹型防撞槽防撞边框深度为0.5cm≤H≤10cm。
所述的凹型防撞槽防撞边框深度为2cm≤H≤8cm。
所述的迎撞面上凹型防撞槽最大宽度20cm≤L≤150cm。
所述的迎撞面上凹型防撞槽最大宽度25cm≤L≤120cm。
经过试验,边框深度H浅了,汽车因剪切变形不明显,吸能减速效果差,边框深度H深了,碰撞力太大,司乘人员损伤严重;防撞槽最大宽度L太窄或太宽,汽车与凹型防撞槽边框碰撞概率降低。
当汽车爬上斜坡2与护栏上开设的凹型防撞槽边框6碰撞时,汽车侧前面与凹型防撞槽边框6碰撞,汽车因剪切变形做功而吸收碰撞动能,减小了汽车前冲碰撞动能;凹型防撞槽上部边框5为圆弧形或仿圆弧形,当汽车碰撞后爬高至上部边框5时,汽车与边框5发生碰撞剪切变形,又吸收了部分碰撞动能,减小了汽车上冲碰撞动能,对汽车起到“限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依据交通部JTG B05-01-2013《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规定的碰撞条件,按实施例2的刚性护栏数据,进行了汽车仿真模拟碰撞试验,其模拟碰撞条件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进修;李永汉;雷正保,未经余进修;李永汉;雷正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3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摇窗机绳轮用滑轮涂油上铆钉完的下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伸缩皮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