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油回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2956.2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2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卢洪军;孙俊峰;潘丹丹;孙可维;程荣强;李宗勇;刘哲;周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油 回收 机构 | ||
1.一种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回收机构包括密封卡瓦(2)、回油管(4)和刮油板(6),密封卡瓦(2)内含有容纳空间(20),密封卡瓦(2)的右侧设有开口(21)且开口(21)位于容纳空间(20)的右端,密封卡瓦(2)的左侧设有通孔(22)且通孔(22)位于容纳空间(20)的左端,环形的刮油板(6)的位置与通孔(22)的位置相对应,刮油板(6)与密封卡瓦(2)固定连接,刮油板(6)的弹性模量为5兆帕斯卡至100兆帕斯卡,通孔(22)通过刮油板(6)的内孔与容纳空间(20)连通,回油管(4)设置在密封卡瓦(2)外,回油管(4)与容纳空间(20)连通,回油管(4)与密封卡瓦(2)的连接部位位于密封卡瓦(2)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刮油板(6)为圆环形,刮油板(6)的厚度为2毫米至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刮油板(6)的内径与外径的比值为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刮油板(6)的内径小于通孔(22)的直径,刮油板(6)的外径大于通孔(22)的直径,刮油板(6)与通孔(22)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密封卡瓦(2)为盆形,开口(21)的边缘设置有法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密封卡瓦(2)为分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密封卡瓦(2)由上半卡瓦和下半卡瓦组成,所述上半卡瓦和所述下半卡瓦上下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密封卡瓦(2)的下端外部设有回油管接头(3),回油管(4)的上端通过回油管接头(3)与容纳空间(2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油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回油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回油管三通(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29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胀式密封垫圈
- 下一篇:具有密封性能的电动风门齿轮箱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