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式热线风速仪惠斯通电桥匹配电阻温度稳定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5608.3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2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宏;韦青燕;金晖;黄向华;陈海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G01P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热线 风速仪 斯通 电桥 匹配 电阻 温度 稳定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温式热线风速仪惠斯通电桥匹配电阻的温度稳定控制系统,属于测试与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恒温式热线风速仪被广泛用于流体的速度测量,它是利用流体与热线之间的热交换以及控制电路对热线的加热达到一个热平衡状态,以维持热线达到一个恒定的温度,进而由热线工作电流大小间接感知被测流体速度。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的控制电路中,将热线电阻与另外3个固定阻值的匹配电阻构成惠斯通电桥,由包括热线冷态电阻在内的4个电阻共同决定了热线电阻工作时的过热比,该过热比对应热线的工作温度。恒温式热线风速仪的过热比是在仪器标定时确定的,实际用于测量工作时应保持恒定。理想的惠斯通电桥的匹配电阻的阻值应该是恒定的,但是在热线工作期间,惠斯通桥路上的工作电流会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必然导致匹配电阻的工作电流增大,于是匹配电阻发热,发热后匹配电阻的阻值也增加,从而导致过热比偏离标定时的数值,这将会严重影响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可信度,甚至会导致热线温度过高而烧毁,因此有必要对匹配电阻的温度进行控制。
从目前国际主流恒温式热线风速仪厂家Dantec或TSI的产品来看,匹配电阻的温度控制方法一般是采用散热片或风冷的方式被动实现的,这样只能抑制匹配电阻温度增大的幅度,而不能维持其温度恒定,于是当匹配电阻温度改变时,必然导致过热比的偏离,从而影响测量精度。以工作电流为200mA为例,一个30欧姆绕线式匹配电阻将产生1.2W的发热功率,如果匹配电阻在常温下的功率耗散能力为0.5W,剩余发热功率将产生热量的聚集而导致电阻温度升高,几分钟时间之内温度可超出环境温度60度以上,以300PPM的温度系数计算,其阻值偏差达到0.54欧姆,对应的过热比误差将偏大1.8%,这一方面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另一方面因过热比偏大,导致热线工作温度升高,进而可能导致热线烧断故障。因此对恒温式热线风速仪惠斯通电桥匹配电阻进行主动温度稳定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恒温式热线风速仪(CTA)惠斯通电桥匹配电阻的温度稳定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目的是维持匹配电阻的阻值不变,从而使风速仪的过热比系数恒定,获得稳定的风速测量值。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恒温式热线风速仪惠斯通电桥匹配电阻的温度稳定控制系统,其结构包括恒温岛和恒温岛控制器,其中恒温岛上布置惠斯通电桥的A、B、C三个匹配电阻(9、10、11),恒温岛(8)是由散热装置(3)、半导体制冷片(2)、冷却平台(1)自下而上叠成,工作时,随着风速的增大,风速仪的放大器(14)控制的惠斯通桥路电流会随着增大,导致A、B、C三个匹配电阻(9、10、11)的发热量增加,A、B、C三个匹配电阻(9、10、11)的温度升高,恒温岛控制器(4)采取PWM调制方式控制制冷片(2)的工作电流,控制制冷片(2)的制冷量,通过冷却平台(1)和散热系统(3)将A、B、C三个匹配电阻(9、10、11)散发的热量带走,从而维持A、B、C三个匹配电阻(9、10、11)的温度不变。
本发明具有的明显优势是:通过对恒温式热线风速仪惠斯通桥路匹配电阻的温度稳定控制,从根本上克服了因风速仪惠斯通桥路工作电流改变引起匹配电阻温度改变,进而导致匹配电阻的阻值改变,最终导致风速仪的过热比设定值偏离,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同时由于匹配电阻的温度得到控制,过热比不会偏离设定值,从而避免了因过热比偏大时风速仪放大器控制桥路电流过大会导致热线温度过高而烧断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风速仪的工作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匹配电阻的温度稳定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恒温式热线风速仪惠斯通电桥中匹配电阻的示意图;
图3是建立匹配电阻温度模型的试验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5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型框架的端差控温方法
- 下一篇: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