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3140.X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3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代刚;李勇;胡永乐;李保柱;侯健;刘晓彤;王伟;王琦;谭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三相 相对 渗透 曲线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获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目标区域的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替实验,获取不同时刻的驱替压差、含水率以及气油比,所述不同时刻的驱替压差、含水率以及气油比构成了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
S2,基于所构建的表征模型所表征的先验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所构建的组分数值模拟模型,获取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
S3,利用所述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和所述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对所构建的目标函数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所述目标函数的迭代计算满足预设的迭代收敛条件;
S4,根据满足所述迭代收敛条件的目标函数,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其中,所述组分数值模拟模型是基于PVT相态特征分析以及最小混相压力测试所确定的流体物性参数分布特征来构建的,所述流体物性参数特征包括饱和压力、原油密度、粘度和体积系数的变化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获取先验控制参数向量集合,所述先验控制参数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相对渗透率先验模型所对应的先验控制参数向量;
S22,基于所构建的组分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所述先验控制参数向量集合进行组分数值模拟,以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所述多个相对渗透率先验模型所对应的先验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
S23,计算每个所述先验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与所述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之间的差值或误差平方和,以得到符合预设要求的校正控制参数向量集合;
S24,计算所述校正控制参数向量集合所对应的先验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的平均值,以得到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
相应的,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利用所述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和所述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计算所述目标函数的当前数值;
S32,判断当前迭代计算是否满足迭代收敛条件;
S33,在判断出当前迭代计算不满足迭代收敛条件时,将所述校正控制参数向量集合作为先验控制参数向量集合,重复步骤S22-S24,得到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
S34,在得到所述校正控制参数向量集合所对应的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后,重复步骤S31-32,直到得到满足所述迭代收敛条件的目标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构建的目标函数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O(m)为目标函数;m为所述表征模型中的控制参数向量;T为表征向量或矩阵转置的符号;dobs为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g(m)为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CD为动态数据测量误差的协方差矩阵;mprior为所述控制参数向量m的先验模型信息的平均值;Cm为先验模型的协方差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满足所述迭代收敛条件的目标函数,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包括:
根据满足所述迭代收敛条件的目标函数,确定出所述控制参数向量中各控制参数的当前数值;
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向量中各控制参数的当前数值,计算油-水两相系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以及油-气两相系统的气相相对渗透率以及油相相对渗透率;
利用所计算的油-水两相系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以及油-气两相系统的气相相对渗透率以及油相相对渗透率,计算三相渗流条件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三相渗流条件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
Kro=(Krow+Krw)(Krog+Krg)-(Krw+Krg)
式中,Kro为三相渗流条件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Krow为油-水两相系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Krw为油-水两相系统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og为油-气两相系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Krg为油-气两相系统的气相相对渗透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31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