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3140.X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3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代刚;李勇;胡永乐;李保柱;侯健;刘晓彤;王伟;王琦;谭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三相 相对 渗透 曲线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获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区域的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替实验,获取不同时刻的驱替压差、含水率以及气油比,所述不同时刻的驱替压差、含水率以及气油比构成了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基于所构建的表征模型所表征的先验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所构建的组分数值模拟模型,获取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利用所述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和所述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对所构建的目标函数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所述目标函数的迭代计算满足预设的迭代收敛条件;根据满足所述迭代收敛条件的目标函数,获取目标区域的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取适用于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油技术的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获取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气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数据,它能够精细描述孔隙介质中的多相渗流特征。目前,油-水或气-液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主要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获取,计算方法主要以Johnson-Bossler-Naumann(JBN)等解析方法以及数值反演方法为主。而对获取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随着油藏纵向及平面非均质矛盾的加剧,中国注水开发油田主体已普遍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开发阶段,剩余油呈现“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分布格局。室内实验及矿场实践表明,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是水驱油藏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技术。因此,研究适用于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油技术的获取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显得意义重大,这可以为准确描述孔隙介质中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替的多相渗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获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装置,以实现获取适用于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油技术的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包括:
S1,基于目标区域的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替实验,获取不同时刻的驱替压差、含水率以及气油比,所述不同时刻的驱替压差、含水率以及气油比构成了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
S2,基于所构建的表征模型所表征的先验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所构建的组分数值模拟模型,获取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
S3,利用所述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和所述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对所构建的目标函数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所述目标函数的迭代计算满足预设的迭代收敛条件;
S4,根据满足所述迭代收敛条件的目标函数,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分数值模拟模型基于所确定的流体物性参数分布特征来构建,所述流体物性参数特征包括饱和压力、原油密度、粘度和体积系数的变化规律。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
S21,获取先验控制参数向量集合,所述先验控制参数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相对渗透率先验模型所对应的先验控制参数向量;
S22,基于所构建的组分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所述先验控制参数向量集合进行组分数值模拟,以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所述多个相对渗透率先验模型所对应的先验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
S23,计算每个所述先验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与所述动态数据观测值向量之间的差值或误差平方和,以得到符合预设要求的校正控制参数向量集合;
S24,计算所述校正控制参数向量集合所对应的先验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的平均值,以得到当前动态数据预测值向量,
相应的,所述步骤S3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3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