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雷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4045.X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1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涛;胡亿先;孔祥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雷 测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通信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雷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雷电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物理现象,通常是指带电的云层对大地的放电现象,如果电子设备遭到雷击,其内部的电路中会产生瞬态的过电压或过电流,轻则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重则会对电子设备造成不可恢复性的损坏。因此,在进行电子设备设计时,必须采用防雷设计技术,以降低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电源是一切电子设备的心脏,没有电源,电子设备就不可能工作,所以,电源系统也必须采用防雷技术设计。
当今电源系统的设计,对于电子设计人员来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他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在短时间内设计出灵活、高效、可靠和具有竞争力的电源系统。模块电源(或称电源模块)是目前设计人员的最好选择。以模块式电源取代分立元件设计方案,可更灵活、更快捷地完成系统及开发,缩短开发或更改设计所花费的时间,节省人力及技术投资。所以,将模块电源配上少量分立元件(组成防雷电路、EMC电路、防电流冲击电路、输入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等),即可获得电源系统。
模块电源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黑匣子”,以其独立性、互换性、灵活性出现在电源系统中,图1为模块电源系统的原理框图,通常,在防雷测试过程中,一开始测试时就对整个电源系统进行测试,通过指标,则认为满足要求,测试结束;不通过指标,则认为不满足要求,重新修改及测试,直到通过指标为止。
现有技术中,一开始测试时就对整个电源系统进行防雷测试,模块电源一旦损坏,不但造成成本增加,因为模块电源成本占总成本的80%左右,而且模块电源很难更换,会造成人力成本增加。另外,如果模块电源及其他分立元件(组成防雷电路、EMC电路、防电流冲击电路、输入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等)同时损坏,很难分析出是模块电源损坏导致分立元件损坏,还是分立元件损坏导致模块电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防雷测试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雷测试设备,包括:
彼此形成电性连接的防雷电路、EMC电路、防电流冲击电路、输入滤波电路、模块电源和输入滤波电路;其中:
防雷电路:用于对设备电路进行独立防雷测试,记录残压水平和指标要求;
EMC电路:用于对设备的电磁兼容电路独立的防雷测试;
防电流冲击电路:用于对设备的过电流冲击保护进行独立防雷测试;
输入滤波电路:用于对设备的输入滤波信号进行独立防雷测试;
模块电源:用于给设备供电;
输出滤波电路:用于对设备的输出滤波信号进行独立防雷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
防雷测试设备中的防雷电路、EMC电路、防电流冲击电路、输入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全部进行过独立的防雷测试,进而与模块电源组装完后,可以避免后续防雷测试中损坏模块电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测试设备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对模块电源系统提出了一种防雷测试设备100,可以避免损坏模块电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防雷测试设备100包括:彼此形成电性连接的防雷电路101、EMC电路102、防电流冲击电路103、输入滤波电路104、模块电源105和输出滤波电路106。
其中:
防雷电路101:用于对设备电路进行独立防雷测试,记录残压水平和指标要求;
EMC电路102:用于对设备的电磁兼容电路独立的防雷测试;
防电流冲击电路103:用于对设备的的过电流电流冲击保护进行独立防雷测试;
输入滤波电路104:用于对设备的输入滤波信号进行独立防雷测试;
模块电源105:用于给设备供电;
输出滤波电路106;用于对设备的输出滤波信号进行独立防雷测试。
可以理解,对防雷电路、EMC电路、防电流冲击电路及输入滤波电路进行防雷测试,测试完后,确认每一部分电路中的器件是否完好,特别是防电流冲击电路中的器件,要求是器件完好;最后,对整个模块电源系统进行防雷测试。按此设备进行测试,可以避免损坏模块电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避免损坏模块电源,节约成本;测试时先部分测试,满足指标后再整体测试,容易定位问题,提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40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