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苯橡胶用防老化型软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5752.9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0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艾纯金;高阳光;朱晶;何颖;康安福;孟令坤;赵洪国;龚光碧;赵旭涛;梁滔;李树毅;陈建刚;李晶;郑聚成;李猛;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36/10 | 分类号: | C08F236/10;C08F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苯橡胶 老化 软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苯橡胶防老化型软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丁苯橡胶溶解于溶剂中配制成溶液,加入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和防焦型橡胶防老剂,反应后的胶液经溶剂脱出,得到防老化型软化剂产品。将1‑100份该防老化型软化剂在开炼机上加入丁苯橡胶SBR1500中,经测试,降低基础胶门尼0.2‑2.0单位/份,与未加防老剂拉伸强度下降40%‑60%相比,加入1‑100份该防老化型软化剂后伸强度下降10%‑30%,延迟焦烧时间1‑15s/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苯橡胶软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具有防老化功能的低分子量丁苯橡胶软化剂。
背景技术
橡胶老化过程中常常会伴随一些显著的现象,如在外观上可以发现长期贮存的天然橡胶变软、发黏、出现斑点;橡胶制品有变形、变脆、变硬、龟裂、发霉、失光及颜色改变等。在物理性能上橡胶有溶胀、流变性能等的改变。在力学性能上会发生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压缩率、弹性等指标下降。一般在橡胶凝聚、加工过程中添加防老剂,一般的防老剂易于析出,各种负载型、反应型、复合型防老剂被逐渐应用。CN95110559.0一种复合橡胶防老剂,是在一种固体载体轻质碳酸钙上吸附有N-苯基-N-仲辛基对苯二胺(668)与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RD)单体的复配物。产品可以作为通用型防老剂,在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广泛应用。CN104403109A本发明公开一种反应性树状聚酰胺胺橡胶防老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聚酰胺胺在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解至呈均一状态后,在搅拌条件下滴加预先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反应物,在10~60℃温度下反应0.5h~24h,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反应性聚酰胺胺橡胶防老剂,即反应性树状聚酰胺胺橡胶防老剂;具有防老效果好,相对分子量高,与聚合物基体相容性好,耐抽出,环保等显著优点。专利中介绍的防老剂不是专为对应胶种开发的,相容性较差。
要实现防老剂与橡胶的混合需要较高的能量,一般需要在开炼机或密炼机上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捏合和混炼。开炼或密炼工序中,一般都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软化剂。通常是种能使胶料具有一定柔软性的低分子物质,它们能增加胶料的可塑性,流动性,粘着性,以便于压型和成型等工艺操作。以及有助于配合剂分散和降低混炼温度,提高橡胶的可加工性。橡胶加工中使用最多的软化剂是石油系软化剂,CN201410018005.7提供一种抗湿滑橡胶软化剂及制备工艺,软化剂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烷油:70-90份,烯类混合树脂:10-30份,三氯化铝:0.1-1.0份。抗湿滑橡胶软化剂兼有了环保芳烃油与环保环烷油各项性能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抗湿滑性能,较低的滚动阻力,良好的耐磨性能。CN201110345185.6公开了一种橡胶软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10%-30%沥青,90%-70%环烷油;该沥青改性的橡胶软化剂,产品无毒,低于欧盟安全标准,填补了国内生产的空白,大大节省了国内轮胎生产企业的成本。专利报道的这类软化剂实际上是物理增塑剂,主要包括芳烃油、石蜡油、环烷油、重油、石蜡、凡士林、沥青、石油树脂等等,这类软化剂对橡胶仅有填充软化的效果,没有防老化效果,且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析出。
丁苯橡胶的门尼焦烧时间可以衡量胶料产生焦烧的难易,焦烧时间越长,则加工过程越不易发生早期硫化的现象。焦烧时间通常可以通过门尼粘度计来测定,为门尼粘度转矩达到10%所需的时间,用T10表示,在标准测试配方下丁苯橡胶的T10为2-3min。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丁苯橡胶用防老化型软化剂的制备方法,将该防老化型软化剂加入丁苯橡胶中,降低基础胶门尼0.2-2.0单位/份,与未加防老剂拉伸强度下降40%-60%相比,加入1-100份该防老化型软化剂后伸强度下降10%-30%,延迟焦烧时间1-15s/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5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