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水式路缘石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80750.6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青山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0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水 式路缘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集水式路缘石。
背景技术
路缘石是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需要设置路缘石。路缘石的主要作用是:1、下雨后雨水会汇集到路边和路缘石所形成的沟里,沿路缘石会设置收水口收集雨水。2、阻隔车辆,车辆不上便道,保证行人的安全,避免便道被压坏。3.分隔带,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要设置路缘石,另外在交通岛,安全岛都设置路缘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385579U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集水式路缘石(如图1所示),实现了在排水的同时防止下水孔被堵塞。虽然挡板可以防止杂物堵塞下水孔,但是在排水的过程中杂物会逐渐附着在挡板的表面,导致挡板的排水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水式路缘石,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降低了挡板被杂物附着遮挡的几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水式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路缘石本体一侧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挡板,路缘石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集水凹槽,挡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锥形孔,第一锥形孔的顶部设置有平台,平台的外沿上方设置有第二锥形孔,第一锥形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板,第二锥形孔的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旁路孔和第二旁路孔,第一旁路孔和第二旁路孔将第二锥形孔与挡板的底面相连通,第二旁路孔位于第一旁路孔的下方,第二旁路孔与第一锥形孔之间通过第三旁路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旁路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包括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第一凹槽部的底部为弧面,第二凹槽部的底部为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旁路孔的顶部设置有锥形的第二进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锥形孔内设置有主支架,主支架的两侧设置有副支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第二锥形孔侧壁的第一旁路孔和第二旁路孔在水流进入第二锥形孔时,可以使大部分水流通过第一旁路孔和第二旁路孔直接通过挡板。这一分流作用可以使水流在第二锥形孔内形成旋转向下的流动趋势,使得水中的杂物向底部的第一锥形孔汇集,第一锥形孔可以提高水流流速,从而提高杂物的收集能力。第三旁路孔可以对第一锥形孔内的杂物进行冲刷,防止杂物粘连固化,影响正常排水。第一旁路孔和第二旁路孔的进水口可以提高第二锥形孔内的水流旋转速度。第一锥形孔内的支架可以实现对杂物的架空,实现杂物之间形成足够的空隙,提高排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路缘石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挡板中通孔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水口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进水口的结构图。
图中:1、路缘石本体;2、开口;3、挡板;4、集水凹槽;5、通孔;6、第一锥形孔;7、平台;8、第二锥形孔;9、过滤板;10、第一旁路孔;11、第二旁路孔;12、第三旁路孔;13、第一进水口;14、第一凹槽部;15、第二凹槽部;16、第二进水口;17、主支架;18、副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青山,未经李青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807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路机碾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铺布机熨烫的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