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将液体燃料汽化后燃烧的炉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78137.5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4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海军 |
主分类号: | F24C5/12 | 分类号: | F24C5/12;F24C5/16;F24C5/02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117 | 代理人: | 何军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燃料 汽化 燃烧 炉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液体燃料汽化后燃烧的炉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一种用于燃烧液体燃料的炉具,该种炉具在燃烧液体燃料的过程中,虽然能产生一定的热能,但其不仅浪费能源,而且燃烧不很充分,且还能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为此,该种炉具在燃烧液体燃料时需要加入空气,且空气可以在燃烧时供给或在燃烧前供给部分或全部。虽然该种加入空气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能源,提高燃烧率,但其不能够使液体燃料充分汽化,从而可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热能较低,为此,其节省能源、提高燃烧率的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中国专利202371776U号公开的名称为“一种新型燃油汽化炉”给出一种解决方案。该汽化炉包括炉筒,炉筒内设置有带有进风口的燃烧外筒,在燃烧外筒设置有汽化心外壳,汽化心外壳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增大与汽化后燃油接触面积的接触棱板,汽化心外壳内安装有汽化燃油的汽化心,在汽化心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增大燃油与汽化心外壳接触面积的环形油槽,汽化心的中部设置有进油通道,在汽化心外壳上设置有防止汽化心脱落的帽盖,在炉筒上设置有接触头。该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作简单、新颖、成本低、安全可靠的优点,而且热量集中、加热速度快,能把液体的燃油转换为气态形式燃烧。但该种汽化炉需要将燃油在燃烧外筒内点燃来提升燃烧外筒和汽化心外壳的温度,使后续进入燃烧外筒的燃油在高温的汽化心外壳上达到汽化效果,因此就需要保证汽化心外壳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能够使燃油汽化的温度下,保持该温度就需要燃油的持续点燃,不但浪费了能源,而且使部分燃油以液态形式燃烧,其燃烧不充分同样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该种汽化炉达不到理想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将液体燃料汽化后再燃烧的方式解决燃烧不充分和热能较低等问题的将液体燃料汽化后燃烧的炉具。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将液体燃料汽化后燃烧的炉具包括炉盘和设置在炉盘中部区域的喷嘴组件,以及嵌入炉盘内部的输液管和加热管,且输液管和加热管的一端延伸出炉盘,而输液管的另一端与喷嘴组件相连接。
所述炉盘由圆环形件或矩形件构成,且在炉盘内部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矩形件的中部区域设置有通槽,且在圆环形件或矩形件的通槽上均安装有用于集中火力且两端均向炉盘上下两侧向外延伸的聚火圈。所述喷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聚火圈内的凹槽形件和安装在凹槽形件内的外侧设置有喷孔的中空喷嘴,且在中空喷嘴和凹槽形件的低部均设置有与输液管相连接的管件。
所述输液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三层环形管,且第一层环形管和第二层环形管分别环绕地嵌入炉盘内部并靠近内壁一侧的上下两端,第三层环形管则向上延伸至炉盘上方。
所述加热管由电加热管构成,且电加热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两层环形管,第一层环形管和第二层环形管均环绕嵌入炉盘内部且分别位于第一层输液管和第二层输液管之间,电源接头则通过炉盘内部延伸至炉盘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将液体燃料汽化后燃烧的炉具包括炉盘和设置在炉盘中部区域的喷嘴组件,以及嵌入炉盘内部的输液管和加热管,且输液管和加热管的一端延伸出炉盘,而输液管的另一端与喷嘴组件相连接,其中,将输液管和加热管环绕地嵌入炉盘内部,使液体燃料进入输液管时,通过加热管将输液管内的液体燃料进行均匀、全面的加热升温,令液体燃料在输液管中充分汽化,以气体的形式从喷嘴组件中喷射并燃烧;且在炉盘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控制炉盘内部的温度,使温度始终保持在能够使液体燃料充分汽化的数值;而且,本实用新型中输液管及加热管环绕嵌入炉盘内的部分均包括两层相互连通的环形管,使液体燃料输送至喷嘴组件的过程中能够较长时间且全面的受热,以使液体燃料充分汽化,且所述加热管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具有加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而且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液体燃料充分汽化,从而充分燃烧,产热量及产热率均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非常理想。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将液体燃料汽化后燃烧的炉具部分剖视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输液管和喷嘴组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海军,未经于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378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台
- 下一篇:一种网络通讯用双口金属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