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1356.8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8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姜旭琦;鲁承勇;张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信桥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332 | 分类号: | C08G65/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黄启行;张璐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二醇单甲醚 琥珀酸酯 料液 反应液静置 种维生素 维生素E 上层 分层 下层 制备 过滤 维生素E琥珀酸酯 酸性催化剂 无机盐溶液 反应溶剂 制备过程 酯化反应 吸附剂 甲苯 催化 合成 排放 | ||
一种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合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在酸性催化剂催化下让维生素E琥珀酸酯和聚乙二醇单甲醚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反应液;步骤B:在反应液中加入一种或多种无机盐溶液,经过搅拌后让反应液静置分层;步骤C:反应液静置分层后形成上层料液和下层水溶液,将下层水溶液抽走后,在上层料液内加入吸附剂;步骤D:对上层料液进行搅拌,然后过滤,过滤得到的滤液既为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无须添加甲苯或者其他反应溶剂,避免了大量有毒溶液的排放,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产出的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纯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合成,尤其是一种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作为一种无毒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能在水溶液中形成纳米胶束,从而进行有机化学反应,完全取代了传统工艺中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这些纳米胶束好比纳米反应器,满足化学合成需要使用的典型溶剂的所有要求,在这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在水中发挥功能的新型催化体系的发展将改变有机化学的未来。目前这些“量身定制”表面活性剂可以促成的反应包括:SNAr反应、Peptide偶联、Suzuki-Miyaura偶联、硝基还原、芳胺化反应、Sonogashira偶联、碳氢键活化、烯烃复分解、芳环硼基化、烯丙位胺化、Negishi偶联、Stille偶联、Heck偶联等。
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还可作为营养补充剂,来治疗一些维生素E吸收障碍症。由于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的两性性质,使其与难溶性药物形成胶束或乳剂时,将显著增加药物在胃肠中的吸收,从而提高生物利用率。同时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具有生育酚酯的结构,通过对生育酚结构的修饰,有助于防止生育酚被氧化,增加其稳定性,因而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已经在医药、化妆品以及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的文献中关于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的合成报道较多,但是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的合成方法,只有在美国专利US8785665中有报道,该专利利用易挥发且有毒的甲苯作为反应溶剂,用大量的氧化铝作为吸附剂吸附杂质,产生大量固废。且方法合成的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的纯度只有90%~97%。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无须添加甲苯或者其他反应溶剂,避免了大量有毒溶液的排放,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产出的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纯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在酸性催化剂催化下让维生素E琥珀酸酯和聚乙二醇单甲醚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反应液;步骤B:在反应液中加入一种或多种无机盐溶液,经过搅拌后让反应液静置分层;步骤C:反应液静置分层后形成上层料液和下层水溶液,将下层水溶液抽走后,在上层料液内加入吸附剂;步骤D:对上层料液进行搅拌,然后过滤,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维生素E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的相对分子量在500~1500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维生素E琥珀酸酯的纯度在90%~100%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酸性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或浓硫酸或固体杂多酸。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吸附剂为氧化铝或氧化钙或水滑石或药用炭。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无机盐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信桥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信桥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1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