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手持仪的人员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6123.0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8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4/021;H04W4/33;G01S5/02;G01S5/04;G01S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手持 人员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持仪的人员定位方法,包括:待定位的巡检人员利用智能手持仪接收巡检位置的数据信息并判断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类型:当数据信息为射频信号时,智能手持仪采集射频标签的数据信息,并将该数据信息传给中央管控平台,由中央管控平台对待定位的巡检人员进行定位;当数据信息为蓝牙信号时,智能手持仪采集信号能量排名靠前的蓝牙标签的数据信息,并将该数据信息及信号能量值传给中央管控平台,由中央管控平台对待定位的巡检人员进行定位;当智能手持仪接收不到射频信号或蓝牙信号类型的数据信息时,智能手持仪获取GPS信号,并将该GPS信号包含的经纬度坐标信息传给中央管控平台。本发明可在复杂的环境中精确定位人员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手持仪的人员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人员定位方案一般通过采用单一的室内或室外定位技术实现,在精确度,穿透性,抗干扰性,布局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种种的限制及不足,同时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
现有的GPS定位方法可应用与室外开阔地的人员定位,但在建筑物布局复杂的环境下难以接收到GPS定位信息,从而不能完成待定位的巡检人员的定位。
现有的射频定位方法主要应用于近距离定位,且不能存在遮挡射频信号的建筑物,一旦待定位的巡检人员远离部署有射频标签的巡检点,则会因接收不到射频信号而导致定位失败。
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布局复杂现场的人员定位方法,以实现智能化的人员精确定位,为安全管理和智能化生产管控提供支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持仪的人员定位方法,避免因现场建筑物布局复杂而难以完成巡检人员定位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传统定位方法中精确性差、定位不准确、抗干扰性差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持仪的人员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待定位的巡检人员持有的智能手持仪接收巡检位置的数据信息并判断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类型:
当所述数据信息为射频信号时,所述智能手持仪采集部署在巡检位置的射频标签的数据信息,并将所述射频标签的数据信息传给中央管控平台,由所述中央管控平台通过所述射频标签的数据信息对待定位的巡检人员进行定位;
当所述数据信息为蓝牙信号时,所述智能手持仪采集部署在巡检位置信号能量排名靠前的预设个数的蓝牙标签的数据信息,并将所述预设个数的蓝牙标签的数据信息和相应的信号能量值传给中央管控平台,由所述中央管控平台通过所述预设个数的蓝牙标签的数据信息和相应的信号能量值对待定位的巡检人员进行定位;
当智能手持仪接收不到射频信号或蓝牙信号类型的数据信息时,所述智能手持仪通过GPS定位模块获取包含描述待定位的巡检人员的位置的经纬度坐标信息的GPS信号,并将所述经纬度坐标信息的GPS信号传给中央管控平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按照信号类型,所述智能手持仪处理数据信息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射频信号、蓝牙信号、GPS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智能手持仪同时接收到多种信号类型的数据信息时,选择优先级最高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标签的数据信息包括射频标签的标识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中央管控平台通过所述射频标签的数据信息对待定位的巡检人员进行定位,包括:所述中央管控平台预存有与所述射频标签的标识码相对应的描述射频标签位置的经纬度坐标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央管控平台对接收到的所述射频标签的数据信息进行解析,获取描述所述射频标签位置的经纬度坐标信息,通过描述射频标签位置的经纬度坐标信息对待定位的巡检人员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6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