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热轧新钢种新规格卷取温度控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3029.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2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热轧 钢种 规格 卷取 温度 控制 方法 | ||
一种改进热轧新钢种新规格卷取温度控制的方法,首先根据带钢目标厚度、目标卷取温度、轧制速度的取值范围,在热轧层流冷却工序设立厚度层别表、温度层别表、速度层别表,计算来料的层别信息;然后根据来料带钢钢种、冷却模式,以及厚度层别、温度层别、速度层别以及层流冷却工序的历史生产信息,判定来料在本工序是否属于新钢种、新规格,对新钢种、新规格采用识别计算其新的控制参数。本发明对热轧层流冷却工序新品种、新规格进行自动识别;本发明结合产线既有的生产实绩,在考虑历史控制精度、生产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对新品种、新规格首次生产时的模型参数进行准确自动推定,提高首次生产时带钢卷取温度控制命中精度,降低首次生产废次降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领域中的带钢生产,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热轧新钢种新规格卷取温度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家钢铁冶金企业在其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热轧带钢的卷取温度进行控制,在现有技术下的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热轧新钢种新规格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精度的方法”(ZL 201310330381.5)中描述了一种在确定模型参数的多维空间中,以各维度“加权物理距离”作为评价标准,将与该新钢种或新规格“加权物理距离”最小的层别所对应的模型参数作为本新钢种或新规格的模型参数并用于生产控制,以此实现首次生产的品种或规格的模型参数的自动推定,提高首次生产时带钢卷取温度控制命中精度,降低首次生产废次降率。
但经过现场操作工人的反馈以及结合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原发明还存在以下不足:
1)原发明中,通过厚度层别、温度层别、速度层别、冷却模式这4个维度来计算待参考对象与当前新钢种新规格对象之间在多维空间上的加权物理距离,并以加权物理距离最小作为确定最佳可参考对象(即某一可参考层别)的判定条件。但实际生产中发现,某些情况下仅仅以上述4个维度来评价可参考对象还不够,还需要综合考虑所参考对象(或者说所参考层别)本身的控制精度、与当前生产时间的间隔等要素。例如在原来规则下两个“加权物理距离”一样或者非常接近的可参考层别,最近一次控制精度高、与当前生产时间间隔短的显然更适合用于当前生产控制;
2)原发明中,某些情况下通过厚度层别、温度层别、速度层别、冷却模式这4个维度计算出的“加权物理距离最小”所对应的层别不止一个,即容易出现好几个可参考对象都符合“加权物理距离最小”的条件。但原方法只选择了第一个“加权物理距离最小”的层别,而舍弃了其他“加权物理距离”一样也是最小的层别,有可能错过更优的选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热轧新钢种新规格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精度的缺陷,本发明通过一套改进后的推定逻辑,提供了一种改进热轧新钢种新规格卷取温度控制的方法,推定出更合适的新钢种新规格卷取温度控制初始参数,进一步提高首次生产该钢种或该规格带钢的卷取温度控制合格率、降低废次品率,进而进一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热轧新钢种新规格卷取温度控制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首先根据带钢目标厚度、目标卷取温度、轧制速度的取值范围,在热轧层流冷却工序设立厚度层别表、温度层别表、速度层别表,用以计算来料的层别信息;
2)根据来料带钢钢种、冷却模式,以及厚度层别、温度层别、速度层别以及层流冷却工序既有的历史生产信息,判定来料在本工序是否属于新钢种或者新规格;
3)对于非新钢种、非新规格的情况下使用原有的模型自学习后的控制参数进行生产控制;
4)对新钢种或新规格则采用以下方式确定其控制参数:
4a)如果是新钢种,则按钢种匹配规则在历史数据中搜索与本新钢种最接近的钢种,将搜索出来的最接近的钢种作为后续确定控制参数时需要使用的钢种;
4b)步骤4a)中,如果没有近似钢种,则本次带钢生产使用缺省控制参数,后续步骤全部忽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3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整机延伸率精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支撑辊轴承进水检测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