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4427.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亮;季安;王晓东;杨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宝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纳结构 可动 制备 单晶硅 氮化硅层 掺杂硅 富氮 浓硼 衬底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氢氟酸清洗 碱性溶液 可动结构 硼掺杂层 双面生长 氧化硅层 低成本 碱溶液 氢氟酸 光刻 刻蚀 硼硅 相层 掺杂 清洗 溶解 加工 应用 | ||
1.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单晶硅衬底的上、下两面做掺杂,形成高浓度硼掺杂层、氧化硅层和硼硅相层;
步骤2:用氢氟酸清洗,碱溶液清洗,RCA清洗;
步骤3: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双面生长富氮氮化硅层;
步骤4:在富氮氮化硅层的一面光刻、刻蚀,制作出微纳结构凹槽;
步骤5:在碱性溶液中溶解掉单晶硅衬底的部分本体硅,形成可动微纳结构;
步骤6:在氢氟酸中除去富氮氮化硅层,RCA清洗,获得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单晶硅衬底为P型的或N型,未掺杂或高阻型的,体掺杂浓度小于2×1019cm-3;单晶硅衬底的晶面取向为任意方向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高浓度硼掺杂层的厚度为100nm至50μm;掺杂层硼浓度为3E19cm-3至1E21cm-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掺杂工艺是高温扩散或离子注入;高温扩散采用两步法,首先预淀积,取出硼源片后,高温推进再分布;预淀积的温度为800-1050℃,再分布的温度为1000-1300℃;离子注入法是在常温下进行,激活再分布的温度为1000-1300℃;为了得到足够的掺杂浓度及厚度,离子注入、激活再分布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氢氟酸清洗是采用浓氢氟酸,在常温下浸泡1小时,目的是充分去除掺杂产生的氧化硅层;或是采用稀释的氢氟酸,在加热下清洗,实现去除氧化硅的效果;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并用柔软湿润无尘纸擦拭,将表面覆着物硼硅相层去除干净;用5%-4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碱性溶液在70-90℃下清洗基片,将非单晶硅部分溶解除去;或者用10%-40%的氢氧化钾碱性溶液在20-80℃清洗基片溶解去非单晶硅;最后用半导体工艺中的标准RCA清洗,并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获得干净的单晶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富氮氮化硅,用于辅助浓硼掺杂硅抵抗碱性溶液腐蚀,富氮氮化硅的厚度为100-10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采用光刻制作出所设计的微纳结构凹槽,是采用干法刻蚀,去除氮化硅层,再干法深刻蚀浓硼掺杂硅和体硅,达到设计深度;其是采用光刻补偿、各向异性刻蚀、各向同性刻蚀的工艺技术,在体硅中形成椭球形腐蚀面,有利于碱溶液能够快速溶解体硅,释放可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单晶硅衬底的部分本体硅,形成可动微纳结构;碱性溶液是无机的或有机的碱,或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44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