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材纳米粉末固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8560.9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4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人;徐俊;陈顺;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258 | 分类号: | A61K36/258;A61K9/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青;穆德骏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组合物 纳米粉末 中药材 制备 人体吸收 粒径 释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纳米粉末固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粉末的粒径D50≤1μm。该固体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释放,便于人体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和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纳米粉末固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固体组合物可显著提高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释放,便于人体吸收。
背景技术
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是中药材药用功效的物质基础。但是中药材来源复杂,包括植物来源、动物来源和矿物来源,如何更有效地提取有效成分和营养物质,提高中药的利用率,避免浪费一直是难点问题。
现有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包括水煎煮、有机提取、超临界提取、树脂纯化等。这些方法使用提取溶媒体积比较大,且往往提取效率不高。对于有机提取,溶媒提取后不易清除,造成药材浪费较多,营养成分流失。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来比较成熟的粉碎技术,可将物料粉碎至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尺寸。中药材经过超微处理后,药物能较好地分散、溶解在胃肠液里,且与胃肠粘膜的接触面积增大,更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对于矿物类中药材,相当一部分为水不溶性物质,经超微处理后,由于其粒度大大减小,可加快其在体内的溶解、吸收速度,提高其吸收量。其次,还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成分,提高药效,尤其是利于保留不耐高温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各种营养成分。
但是超微粉碎技术对物料的脆性要求较高,对于矿物类中药材比较有利。相比而言,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的中药材由于含有较高的水分,塑性较高,采用超微粉碎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耗时耗能。因此需要一种方法降低中药材的塑性,提高其脆性,利于中药材的微纳米粉碎。
脆性和塑性是物质的两种基本物理性质。对于脆性物质,通过很小的外加施力,可实现分裂分离。对于塑性物质,外加施力仅能使其变形而难以分裂分离。因此塑性对于粉碎中药材是非常不利的,需要将中药材的塑性降低,提高其脆性。
物质含水量与塑性具有一定的关系,即含水量越高,塑性越高,脆性下降。对于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的中药材,一般含水量较高,即便是晒干等处理的药材,含水量往往仍在10%以上。而通过烘烤等方法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含水量,但对于有效成分可能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冷冻干燥处理之后,中药材的含水量显著降低,水分含量一般可达5%以下,优选可达3%以下,物料的脆性明显增强,进一步采用超微粉碎,更易达到微纳米尺寸。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纳米粉末固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粉末的粒径D50≤1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中药材包括矿物来源、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优选植物来源,更优选三七。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保健食品,其包括上述固体组合物。
本发明还相应涉及上述固体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适量的中药材通过普通粉碎机初步粉碎;
b)将上述初步粉碎的中药材置于冷冻干燥机干燥,冻干至含水量<5%,优选<3%;以及
c)将冻干后的中药材进行超微粉碎,粉碎至粒径D50≤1μm,然后收集纳米粉末固体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冷冻干燥处理是将中药材先冷冻至-20℃以下,甚至-40℃以下,待中药材中的水分完全结晶后,再降低真空度,使得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被抽离,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在低温下可实现有效保存,不会被破坏。
冷冻干燥处理的具体工艺参数可根据物料的不同有所不同,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常规的。
超微粉碎处理包括气流粉碎、球磨粉碎、剪切粉碎等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85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菌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