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存在高渗条带的岩心进行饱和油的方法以及岩心夹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7080.2 | 申请日: | 201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皮彦夫;何影;郭轩;李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G01N1/4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31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带 岩心 基质 饱和油 岩心夹持器 常规基质 充分饱和 岩心驱油实验 基础研究 渗流规律 室内实验 前部 饱和 垂直 | ||
一种用于对存在高渗条带的岩心进行饱和油的方法以及岩心夹持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常规基质‑高渗条带岩心无法被充分饱和油导致无法进行相关实验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对存在高渗条带的岩心进行饱和油时,使用于饱和的液体按照基质、高渗条带和基质的流经顺序垂直于高渗条带所在的平面分成至少前部、中部和后部三条路径流过。本发明解决了常规基质‑高渗条带岩心无法充分饱和油导致无法进行相关实验的难题,使得相关基质‑高渗条带岩心驱油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可进一步评价基质‑高渗条带的驱替过程中的渗流规律,有助于室内实验基础研究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隶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对存在高渗条带的岩心进行饱和油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油田的实际储层经过长期注剂开发形成大孔道及高渗条带等优势通道,目前技术监测的水平无法全部监测,也无法实现全部调驱与封堵,导致高渗条带客观存在,无论平面上还是纵向上,基质-高渗条带情况下驱替剩余油的情况较为普遍,目前可以制备常规柱状一维柱状岩心,中间布设高渗条带,但在室内实验饱和油时出现饱和油问题,因为中间部分渗透率大,饱和油时饱和的油均从中间部分流出,导致两侧基质部分无法充分饱和,使得后续实验无法进行,导致无法进行基质-高渗条带评价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对存在高渗条带的岩心进行饱和油的方法以及岩心夹持器,利用本方法可以实现基质高渗条带岩心完全饱和油,从而进行有效的驱油效果评价或渗流规律研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对存在高渗条带的岩心进行饱和油的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对存在高渗条带的岩心进行饱和油时,使用于饱和的液体按照基质、高渗条带和基质的流经顺序垂直于高渗条带所在的平面流过。
为实现用于饱和的液体可以按照基质、高渗条带和基质的流经顺序垂直于高渗条带所在的平面流过,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将基质-高渗条带岩心水平放置于带有内置胶套的岩心夹持器内,所述岩心夹持器上需要开有轴向环压入口和径向环压入口,以实现向内置胶套外注水,从而形成压力使胶套紧贴内置岩心的圆柱面;所述岩心夹持器上需要开有至少三个饱和液体入口端和三个饱和液体出口端,以使得用于使岩心饱和的液体从入口端进入后,可以至少通过岩心的首端、中部和尾端三条路径流出;
放置时,首先,需要确保所述基质-高渗条带岩心的高渗条带与所述径向环压入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所述水平面为经过所述岩心夹持器中心轴线的平面;
其次,需要确保所述基质-高渗条带岩心的上侧基质和下侧基质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岩心夹持器上的饱和液体入口端和饱和液体出口端;
所述饱和液体入口端和所述环压入口间隔90度圆周角布设,所述饱和液体入口端和饱和液体出口端间隔180度圆周角布设。
为实施前述方法,给出下述岩心夹持器:岩心夹持器包括底架和空心圆柱体状的主体,主体内置有胶套。其中,所述岩心夹持器主体上开有一个径向环压入口,所述径向环压入口用于沿岩心夹持器主体的径向向主体内注水,通过憋压使胶套紧贴岩心圆柱面;在与所述径向环压入口逆时针方向间隔90度圆周角的位置处开有至少3个饱和液体注入端,在与所述径向环压入口顺时针方向间隔90度圆周角的位置处开有至少3个饱和液体采出端;所述饱和液体注入端和饱和液体采出端位于经过主体中心轴线的同一剖切平面上;所述饱和液体注入端和饱和液体采出端,成对分布在所述岩心夹持器主体的前部、中部和尾部;
所述胶套上,对应所述饱和液体注入端和饱和液体采出端的位置处开有液流通过孔,所述液流通过孔经管路分别与饱和液体注入端控制阀和饱和液体采出端控制阀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7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